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用水權改革以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各地通過市場化手段探索跨區域調配機制。在這一背景下,黑龍江省創新實踐取得重要突破——大慶與綏化兩市完成全省首例跨市域水權交易,為破解區域發展中的水資源瓶頸提供了可複製經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資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5月13日,大慶市與綏化市政府正式簽署嫩江流域幹流水量分配指標交易協議。此次交易涉及年水量3464萬立方米,成交金額達145萬元。作為黑龍江省首例突破行政壁壘的水權流轉案例,該交易在嚴格遵循區域取水總量控制前提下,通過市場化手段將富餘水資源向高需求地區轉移。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綏化市企業生產用水和城市供水難題,也充分盤活了大慶市未充分利用的水資源指標,實現了資源利用效率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此次交易創新採用"長期意向+短期協議"相結合模式。在滿足當前用水需求的同時,通過建立中長期合作框架為未來區域協同發展預留空間。短期協議確保即時解決綏化市緊迫的供水缺口,而長期戰略則聚焦於構建可持續的資源配置體系。這種動態調節機制既避免了水資源閒置浪費,又為應對氣候變化等不確定因素提供了彈性保障,標誌著黑龍江省在水權交易制度設計上的重要創新。
黑龍江省水利部門近年來持續深化用水權改革,目前已形成競價交易、協議轉讓和跨行業調配等多元化交易體系。此次市域間交易的成功實踐,進一步驗證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機制的有效性。通過建立公開透明的交易平台和規範化的操作流程,政府部門有效平衡了行政調控與市場激勵的關係,既保障生態安全底線,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這種改革模式正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此次跨市水權交易不僅實現了黑龍江省水資源配置市場化零的突破,更探索出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的新路徑。通過制度創新激活存量資源、運用靈活機制匹配供需差異、構建多元協同治理體系,該案例為全國範圍內推進用水權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隨著改革深化,"以水定城、以水定產"的理念將得到更廣泛實踐,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可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