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多起消費者投訴顯示,瑞士知名鐘錶品牌浪琴(Longines)旗下嘉嵐系列機械錶出現重大質量爭議。部分用戶反映,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價值萬元的腕錶錶盤突然脫落僅餘錶帶,引發對品牌工藝與售後政策的廣泛質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手錶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湖南某網友在社交平台曝光,其花費11500元購買的浪琴嘉嵐系列機械錶佩戴數次後,錶盤完全脫落僅剩金屬錶帶。用戶上傳的照片顯示,錶盤固定處僅殘留品牌鋼印,而北京、安徽等地消費者也陸續曬出同款產品螺絲斷裂或錶盤鬆動的案例。更有維修從業者指出:"這類故障並非個案,而是嘉嵐系列長期存在的設計缺陷"。
浪琴官方客服回應稱"未接到類似問題報告",並表示需用戶將脫落配件寄送至服務中心處理。但消費者質疑:當核心部件已徹底缺失時,品牌是否應承擔質量責任?
作為全球宣稱"最薄機械錶"的嘉嵐系列,其4.3毫米厚度背後暗藏技術隱患。據行業人士分析,該款腕錶採用直徑僅2.5毫米的微型螺絲固定錶盤,這類微小部件在震動或外力作用下極易因疲勞斷裂。更關鍵的是,螺絲材質熱處理工藝與裝配精度不足可能加速失效。有業內人士直言:"超薄設計本應匹配更高工藝標準,但品牌為節省成本沿用傳統結構,如同給精密機械裝上脆弱的連接件"。
儘管浪琴官方保修條款註明"非人為損壞免費維修",但實際操作中消費者需自行承擔質量鑑定費用。法律專家指出,若起訴品牌方需先支付5000元司法鑑定費,而手錶殘值(僅剩錶帶約1500元)與維權成本嚴重倒掛。此前2023年湖南邵陽某消費者因康卡斯系列表圈脫落被認定"人為損壞",最終被迫支付1600元維修費的案例,加劇了消費者的無奈情緒。
此次風波恰逢浪琴在華業務遭遇重創。根據瑞士斯沃琪集團2024年財報顯示,浪琴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滑30%,直接導致集團淨利潤暴跌75%至17.4億元人民幣。市場分析認為,產品設計缺陷與售後政策爭議或成為品牌"結構性疲軟"的重要誘因。
總結:當優雅承諾遭遇質量短板
從錶盤脫落事件到維權困境,浪琴嘉嵐系列的案例折射出高端消費品在技術創新與品控之間的失衡。超薄設計本應是技術實力的體現,卻因成本控制淪為安全隱患;售後政策將舉證責任轉嫁給消費者,更削弱了品牌公信力。對行業而言,這場風波不僅是質量警示,更是對"精密優雅"承諾能否經得起現實考驗的關鍵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