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重慶市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聚焦優勢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作為全國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該市通過整合科研力量與產業資源,加速技術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近期召開的一場重要會議,進一步推動了這一進程,為當地蔬菜產業鏈的提質增效提供了關鍵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蔬菜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5月13日,重慶召開蔬菜優勢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第二批技術成果報告會及驗收會,14項具有行業共性價值的技術成果通過評審。此次會議標誌著覆蓋梁平區、江津區等五大核心產區的集群科研工作取得階段性突破,並正式進入成果轉化與應用階段。自項目啟動以來,相關機構已累計形成23項技術創新成果,涵蓋加工工藝優化、功能產品開發及全產業鏈提質等多個領域。
驗收通過的技術方案聚焦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行業共性問題:
醃製跳水蘿蔔保鮮與口感提升:通過精準調控關鍵參數並結合低溫殺菌工藝,研發出保質期更長且保持爽脆質地的新型產品,破解傳統醃製品易軟化、難儲運的難題。
花椒資源高值化利用:以江津花椒加工副產物為原料,提取其除蟎活性成分,開發功能性噴霧產品,既減少廢棄物排放,又拓展了花椒產業鏈附加值。
鹽菜脆度保持技術:通過工藝改良提升醃製蔬菜的脆度穩定性,顯著改善消費者對口感的需求痛點。
這些技術創新不僅針對具體生產環節的技術瓶頸,更注重資源循環利用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為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為加速技術落地,相關機構聯合開發了「技術成果託管服務系統」及配套小程序平台,實現成果免費入庫交易與供需精準匹配。該模式通過數位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壘,推動科研團隊與企業需求直接對接,降低轉化成本。例如,花椒除蟎噴霧項目從配方創製到生產線適配的全鏈條技術支持,正是多方協作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典型案例。
本次會議成果表明,重慶蔬菜產業正通過「問題導向型科研」實現跨越式升級:一方面攻克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另一方面構建產學研協同機制,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技術應用範式。23項技術創新成果的持續轉化,將有效提升本地蔬菜加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產業集群向綠色化、高附加值方向轉型。
總結來看,重慶通過系統化的科研布局與創新生態建設,在蔬菜優勢產業領域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突破。這種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技術賦能為核心的產業發展路徑,不僅為當地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實踐樣本,也為全國同類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積累了寶貴經驗。未來隨著更多成果落地應用,產業集群的規模化效益將進一步顯現,持續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