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在複雜國際環境與國內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許多出口型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浙江寧波某食品公司憑藉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通過品牌重塑、渠道創新和政企聯動,成功實現內外貿並重的發展路徑,為行業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參考範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這家深耕水產品加工出口的企業曾長期依賴海外市場,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2018年遭遇關稅波動與海運成本上漲衝擊後,外貿業務面臨不確定性。面對歐美市場占比超八成的現狀,企業負責人表示:「開拓國內市場是應對風險、謀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內銷規模已突破3000萬元,並計劃將內銷占比從不足20%提升至30%以上。
外貿業務以「大批量、少批次」訂單為主,而國內市場呈現「小批量、多批次」的競爭特點。企業負責人指出:「消費者對金槍魚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存在顯著差異。」歐美市場成熟的消費場景在國內尚未形成,傳統電商平台推廣效果有限,品牌認知與產品適配性成為外貿轉內銷的雙重障礙。
針對國內市場需求,企業創新推出「非常魚塊」品牌,開發油浸金槍魚罐頭等即食產品,並借力地方文旅資源孵化「雪竇山」伴手禮系列。通過諧音命名策略強化記憶點,同時聯合景區、馬拉松賽事和商超開展試吃推廣,成功入選「寧波特色伴手禮」。這種以場景化營銷切入的模式,使品牌快速觸達家庭簡餐、旅遊饋贈等消費場景。
地方政府部門主動介入企業轉型進程,累計提供50餘次上門服務,整合直播資源、信貸支持及費用減免政策形成「組合拳」。例如針對線上渠道短板,商務部門協助對接本地優質MCN機構,並推動產品入駐區域農副產品展銷中心。這種「政策+資源」的賦能模式,為企業節省了市場試錯成本,加速了內銷體系構建。
通過品牌重塑與渠道創新的雙重發力,該企業不僅實現了國內市場業績突破,更探索出一條內外貿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未來計劃將內銷占比提升至50%,以「兩條腿走路」的戰略實現抗風險能力與市場覆蓋範圍的雙重躍升。這一實踐表明,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並行的時代背景下,出口型企業通過精準把握消費趨勢、主動對接政策支持,完全可以在國內市場打開新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