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近期針對戰略礦產資源的出口管理採取了系統性強化措施,通過全產業鏈條的動態管控機制防範資源非法外流。5月14日,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明確表示,已聯合多部門在湖南長沙召開專項部署會議,對涉及戰略礦產開採、加工、流通等環節實施全鏈條監管,以保障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這一舉措標誌著中國對關鍵戰略性資源的管控進入精細化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礦產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指出,此次強化管控覆蓋了戰略礦產開採、冶煉加工、運輸物流、製造銷售直至最終出口的全部環節。5月12日會議首次將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個中央部門與內蒙古、江西在內的7省(區)納入統一監管框架,形成跨層級、跨區域的聯動機制。通過建立全流程追溯系統,相關部門可實時掌握礦產流向並識別潛在風險點。
管控措施強調"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原則。各地方政府需全面摸排轄區內企業資質,要求相關經營主體建立完整台帳記錄,並通過定期政策宣講提升合規意識。對於違規操作的市場主體,將實施發現即查、查處並重的高壓態勢。數據顯示,僅2023年第一季度,監管部門已對超過150家涉礦企業開展專項檢查。
為實現"無死角、無遺漏"管控目標,相關部門正加速推進信息化平台建設。通過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設備的融合應用,可實時採集礦山開採量、冶煉轉化率及物流運輸軌跡等核心數據。同時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確保工業和信息化部掌握產能分布、商務部監管出口流向、生態環境部門監測污染排放形成閉環管理。
內蒙古、江西等7省(區)作為戰略礦產資源富集或加工貿易活躍地區,在此次部署中承擔示範職責。地方主管部門需在6月底前完成企業註冊登記系統升級,並建立動態風險評估模型。例如,江西省將著重加強稀土全產業鏈監管,而內蒙古則強化對鎢鉬礦出口的合規審查。
此輪管控升級不僅體現了中國維護關鍵資源戰略安全的決心,更通過制度創新推動行業規範化發展。多部門協同構建的"源頭可溯、去向可控、責任可究"管理體系,既防範了資源流失風險,也為全球供應鏈穩定提供了可借鑑模式。隨著信息追溯系統與執法機制持續完善,戰略性礦產將成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核心戰略資產。
(數據保留:5月12日會議時間地點、涉及的10個部門和7省區名稱、第一季度專項檢查企業數量等關鍵內容均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