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4日,我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領域多維度釋放積極信號。央行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與貨幣供應增速加快,科技金融政策強化創新支持,碳纖維產業鏈因低空經濟發展迎來量價齊升窗口,稀土資源整合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資本市場寬基ETF成交活躍度顯著增強。這些動態共同勾勒出我國通過深化金融改革、培育產業新動能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融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7%,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速達8%;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7.2%,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增速超8%。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3.2%,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低至3.1%。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達16.34萬億元,同比多增3.61萬億元。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同步顯示,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延續穩步增長態勢,同比增長4.3%,印證存量與增量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經濟活力。
吉林化纖集團宣布因低空經濟需求激增,濕法碳纖維產品每噸漲價1萬元。作為無人機等飛行器輕量化核心材料,國內碳纖維2024年需求預計達6.03萬噸,行業正迎來技術突破與產能擴張的黃金窗口期。與此同時,中國稀土集團明確將加速推進內外部資產整合重組,通過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強化資源掌控力。當前我國占據全球90%以上稀土精煉加工市場份額,關鍵礦產的戰略地位持續凸顯。
5月14日寬基ETF成交額大幅放量: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交48.93億元(前一日31.7億),華夏上證50ETF成交翻倍至35.14億元,中證500ETF成交超38億元。科技成長類ETF持續獲資金青睞,科創板50ETF本月淨申購額已達23.36億元,晶片、半導體等細分賽道ETF同步獲得超5億元加倉。機構投資者認為,在政策支持與產業趨勢共振下,AI產業鏈、創新藥、高端製造等領域結構性機會將加速顯現。
宏景科技斬獲5.63億元算力服務合同,大金重工拿下歐洲10億元海上風電樁項目訂單,中油工程中標道達爾能源伊拉克115億元天然氣處理裝置項目。與此同時,中國與哥倫比亞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及經濟發展合作協議,廣州市發布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措施等系列行動,進一步打開國內外市場聯動空間。
科技部聯合七部門出台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若干政策舉措》明確要求強化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技術轉化。通過完善"場景技術資本產業"閉環,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市場分析指出,該政策將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效能,加速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孵化體系。
總結來看,當前我國正通過金融工具創新、產業升級培育、資本市場改革的多維協同,構建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系統。從貨幣信貸政策精準滴灌實體經濟,到科技金融體系賦能原始創新;從關鍵材料產業突破提升供應鏈安全,到跨境合作深化拓展市場空間,這些動態共同勾勒出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展現的強大韌性與潛力。未來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和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圖景將更加清晰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