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國藥集團公開揭露旗下子公司關聯方存在違規行為。廣州某資本管理公司未經授權冒用集團名義開展項目推廣,其母公司曾多次因法律糾紛和款項拖欠問題引發關注,這已非涉事企業首次被曝出損害合作方利益的行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藥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藥集團5月15日發布聲明指出,廣州國健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擅自使用"國藥天域智谷"項目名義與地方政府展開合作。經查證,該公司實為藥材股份的下屬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該母公司及其旗下公司近年來頻繁捲入法律訴訟,涉及工程款拖欠、農村集體企業債務糾紛等多起案件,反映出其在商業行為中的合規性存在重大風險。
資料顯示,藥材股份作為醫藥流通領域的重要參與者,本應嚴格遵守行業規範。但其所屬企業多次被曝出法律糾紛問題,包括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和農村集體企業合作款項等違約事件。更引人關注的是,在此之前國藥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已就類似行為發布過多份澄清聲明,卻未能有效遏制相關企業的越界操作。
針對此次違規行為,國藥集團明確表示從未授權任何下屬企業使用其核心品牌進行項目推廣。聲明強調,涉事公司的所有合作宣傳均屬未經授權的虛假表述,並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責任的權利。該集團特別提醒相關單位和個人提高警惕,在開展合作前應核實資質證明,避免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經濟損失。
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企業利用關聯關係謀取不當利益的現象仍存。國藥集團的強硬態度為行業樹立了規範標杆,也折射出大型央企對維護品牌價值的決心。對於地方政府和合作方而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應建立更嚴格的資格審查機制,通過多渠道驗證合作主體的真實性和合規性。
此次風波不僅揭示了個別企業的違規操作風險,更凸顯了醫藥健康領域加強供應鏈監管的緊迫性。國藥集團通過主動發聲展現責任擔當,既維護了企業品牌形象,也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警示樣本。相關市場主體需引以為戒,共同營造安全透明的合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