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蘋果產業作為重要農業支柱,其年度產量波動直接影響市場供需平衡。近期針對陝西、甘肅等核心產區的實地調查顯示,2025年產季蘋果坐果形勢呈現顯著分化特徵:極端天氣導致部分主產區減產壓力加劇,而科學管理區域則有望實現豐產。研究人員重點考察了溫度、降水及災害性氣候對坐果率的關鍵影響,並結合果園套袋計劃動態評估未來產量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蘋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陝西省作為全國最大蘋果生產基地,多個核心產區出現明顯坐果困難現象。白水縣晚熟品種因花期養分分散和大風天氣導致坐果率下降,預計產量同比減少5%10%;洛川縣菩提鎮晚熟富士受低溫乾旱疊加影響,坐果率較去年降低30%,槐柏鎮果園出現嚴重落果現象,10畝示範園套袋量從13萬驟降至8萬。富縣交道鎮持續40天無降水加劇土壤墒情惡化,雖存在增產潛力但當前形勢仍不容樂觀。
在科學管理與防災措施作用下,部分產區實現逆境突破:宜君縣通過疏枝修剪技術使坐果量同比提升40%,某4畝果園套袋計劃翻倍至4萬;黃陵縣隆坊鎮防雹網覆蓋後,10畝果園套袋預期從3萬增至910萬。慶陽市憑藉豐富花量和穩定授粉環境,多數果園坐果率保持正常水平,預計產量較往年增長15%以上。
4月陝西北部遭遇7℃極端低溫及6級大風天氣,直接導致洛川舊縣鎮幼花凍害、富縣羊泉鎮授粉失敗。持續乾旱使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臨界值50%,疊加空氣濕度降至30%以下,花粉活力下降引發坐果率集體滑坡。研究人員測算顯示,在正常年份陝西產區蘋果平均單產約1.2噸/畝,而當前調研數據表明部分區域已較該基準線降低20%40%。
果園管理者通過調整套袋數量傳遞出複雜信號:長武縣某果園將套袋量從8萬降至6萬,旬邑縣張洪鎮出現15%空枝率;但黃陵田莊鎮果農逆勢增加至4萬套袋目標。綜合各產區數據測算,陝西主產區整體減產幅度初步預估在20%30%,若未來兩周降水改善且無二次凍害,最終損失或收窄至15%25%。
除天氣因素外,腐爛病擴散導致旬邑縣秦冠品種坐果率下降8個百分點;白水縣出現砍樹棄種現象折射出老化果園更新壓力。值得關注的是,慶陽市通過優化早熟嘎啦與晚熟富士配比,在保證總產量的同時提升市場競爭力,這種結構化調整可能重塑未來產區布局。
本次調研揭示蘋果生產正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考驗:極端天氣對坐果關鍵期的精準打擊已成新常態,而科學管理措施可有效緩衝減產衝擊。隨著套袋工作全面展開,最終產量仍存在動態調整空間,但2025年產季整體供應收縮已成定局。建議種植主體加強花後管理,並關注68月果實膨大期的降水與溫度變化趨勢,以科學應對市場供需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