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餐飲業"萬店時代"的浪潮中,中國本土披薩品牌尊寶比薩以月增百家的速度快速崛起。截至2025年5月,其門店網絡突破3000家大關,實現年營收21億元,市場份額達5.6%穩居行業第二。然而,在輕量化擴張與下沉市場滲透的高光背後,食品安全爭議、單店盈利壓力及頭部品牌圍剿等矛盾逐漸顯現。當行業競爭從數量競賽轉向質量比拼時,這個披薩連鎖巨頭如何在規模與效率間找到平衡點?其萬店野心背後的邏輯困局正引發業內外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比薩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尊寶比薩選擇以"30㎡外賣小店+15萬元低門檻"的輕資產模式突圍,通過壓縮租金與人力成本快速滲透三四線城市。數據顯示其下沉市場門店占比已超30%,這種策略使其在2025年前實現3000家門店的里程碑。供應鏈端則依託杭州、深圳等地超3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並與紐西蘭恆天然等原料供應商建立深度合作,通過規模化採購與"自營+第三方冷鏈"配送體系構建成本優勢。
儘管門店數量領先,但尊寶比薩的盈利質量面臨嚴峻考驗。數據顯示其3000家門店年營收21億元,單店日均營業額不足2400元,遠低於達美樂588家店創造20億營收的表現。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部分區域出現"1公里內開設5家門店"的密集布局現象,導致客群爭奪加劇、客單價被稀釋。這種薄利多銷模式下淨利潤率僅維持在20%25%,若無法提升單店產出,規模擴張可能淪為"虛胖"。
隨著門店網絡快速擴張,標準化執行的斷層問題逐漸暴露。近期某加盟店出現"生食交付"投訴事件,反映出後廚操作規範缺失;消費者關於披薩尺寸縮水、餅皮口感不穩定的反饋,則揭示出供應鏈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加盟商端同樣面臨盈利壓力,部分門店因選址失誤或區域競爭加劇導致回本周期延長至2年以上,這種情況下加盟商可能通過壓縮食材成本進一步削弱產品品質。
必勝客推出投資額降低60%的"衛星店"模式,加速向低線城市滲透;達美樂中國計劃以每年300家的速度擴張,並強化其"30分鐘送達"的外賣壁壘。本土競爭對手則通過25%的價格降幅爭奪性價比市場,尊寶比薩若要維持優勢需在利潤空間與客群留存間艱難取捨。此外,披薩品類在中國仍屬低頻消費,缺乏區域限定產品創新的競爭劣勢,對比必勝客拓展的"披薩+咖啡"複合場景模式顯得競爭力不足。
要突破當前困局,尊寶比薩需在多個維度進行系統性改革。首先強化品控體系與加盟商培訓支持,建立更嚴格的督導機制;其次探索產品差異化路徑,如開發地域限定口味或"披薩+茶飲"的場景組合,提升消費頻次;同時通過會員運營與私域流量建設提高復購率,逐步減少對低價策略的依賴。唯有將規模優勢轉化為供應鏈效率、品牌溢價與用戶粘性的綜合競爭力,才能在千億級市場中避免陷入"大而不強"的發展陷阱。
總結來看,尊寶比薩的3000店裡程碑既是階段性成就也是發展轉折點。當行業競爭邏輯從單純跑馬圈地轉向精細化運營時,其必須直面規模擴張帶來的效率折損、品牌稀釋與外部擠壓等多重挑戰。只有通過系統性的戰略調整,在保持市場滲透力度的同時提升單店質量,這個披薩賽道的"萬店野心家"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贏得行業終局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