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電力 資訊詳情
水泥變能源:全球首創新型自發電與儲能混凝土技術問世
 發電 2025-05-12 07:34:30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建築行業作為碳排放"大戶"長期面臨高能耗難題,而清潔能源發展又受限於天氣依賴性和儲能瓶頸。近日,我國科研團隊突破性研發出可同時實現發電、儲電功能的仿生混凝土材料,為建築領域低碳轉型提供了革命性解決方案。

  一、突破性材料革新:雙型熱電水泥實現溫差發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傳統建材在使用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而這項創新技術將普通水泥轉化為"能源綜合體"。研發團隊成功製備N型與P型兩種熱電水泥基超材料,其性能指標遠超同類材料:N型材料塞貝克係數達40.5毫伏/開,較傳統材料提升10倍;P型材料功率因數PF值達到傳統材料最高值的51倍,ZT值突破42倍。這種新型材料僅需溫差環境即可持續發電,在晴天、陰雨等不同天氣條件下均能穩定輸出電力,有效填補清潔能源供應缺口。

  二、創新儲能解決方案:高壽命超電容與建築同頻共振

  針對傳統儲能系統成本高昂的痛點,研究團隊同步開發了自儲電水泥基超級電容器。該材料在保持混凝土抗壓強度提升60%的同時,將離子導電率提高6個數量級,展現出卓越的電化學性能:經過2萬次充放電循環後仍能維持初始容量95%,與建築結構壽命完全同步。這種兼具高強度、高韌性和快速儲能特性的材料,解決了傳統能源系統與建築工程兼容性差的技術難題。

  三、仿生智慧賦能:自然啟示下的技術突破路徑

  靈感源自植物根莖的微觀構造,研究團隊採用雙向冷凍冰模板法,在水泥基體中構建出類似木質部結構的層狀通道。通過向孔隙填充柔性導電材料,成功實現力學性能與離子傳輸能力的高度統一。這種仿生設計不僅使材料韌性提升近10倍,更創造出獨特的能量轉換路徑,讓混凝土同時具備建築承重和能源管理雙重功能。

  這項技術突破標誌著建築材料正式邁入"結構能源一體化"新紀元。當全球建築能耗占比仍高達45%、碳排放超總量50%的當下,自發電儲能混凝土不僅為建築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更通過材料性能革命重構了人類對傳統建材的認知邊界。隨著該技術規模化應用,未來城市將逐步實現"建築物即能源站"的智能願景,在助力雙碳目標的同時開啟綠色建築新時代。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發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