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3日早盤,A股光伏板塊強勢拉升,矽料環節成為領漲主力。大全能源股價一度暴漲近18%,通威股份觸及漲停板,市場傳聞頭部企業正醞釀通過產能併購重塑行業格局。這一動態引發投資者對矽料產業整合的廣泛關注,而據產業鏈人士透露,頭部廠商已進入實質性協商階段,減產共識與資本運作成為核心議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矽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光伏板塊的集體異動源於市場對矽料環節產能優化預期的升溫。當日有消息稱,排名前六的矽料企業正計劃聯合收購尾部產能以減少過剩競爭,這一策略或將成為行業去庫存的關鍵手段。據產業鏈內部人士透露,頭部廠商每月召開協調會議,重點討論減產方案與資源整合路徑。當前矽料市場呈現"6+N"格局:通威股份(82萬噸)、協鑫科技(48萬噸)、新特能源(30萬噸)等六家龍頭企業占據全球約75%的產能,剩餘企業雖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整體市場份額有限。
從產業分布看,矽料環節頭部效應顯著。六家企業合計擁有236萬噸年產能(數據截至2024Q1),其中通威股份以82萬噸位居首位,協鑫科技和新特能源分列二、三名。而N類企業如青海利豪、寶豐能源等雖有局部競爭力,但整體規模不足頭部企業的5%。分析顯示,若要實現行業供需平衡,需通過併購整合尾部產能,並輔以主動減產策略。這種結構性調整將直接影響多晶矽價格走勢與產業鏈利潤分配。
據知情人士透露,頭部企業已形成"先減後並"的階段性共識。第一步是通過控制產量降低庫存壓力,目前通威等領軍企業計劃削減20%30%產能;第二階段將啟動對尾部企業的戰略性收購。值得注意的是,此類資本運作需要金融機構提供過渡性資金支持,未來可能通過產業基金或利潤分紅實現退出。這種"生產端減量+資本端助推"的組合策略,或將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
若整合計劃順利推進,矽料環節將呈現兩大趨勢:一是產能利用率回升帶動價格企穩,二是頭部企業通過控制供給增強定價權。對於下游組件廠商而言,原材料供應穩定性有望改善;而尾部企業的退出則可能引發新一輪技術競爭。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減產執行力度、併購資金籌措進展以及政策對行業整合的導向作用。
綜上所述,當前矽料龍頭企業的聯合行動標誌著光伏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通過產能優化與資源整合雙輪驅動,行業正加速走出階段性過剩困局。這種主動去庫存與戰略性併購並行的策略,既是對市場供需關係的精準把控,也為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半年內,頭部廠商的執行效果將成為決定矽料價格走勢和板塊估值修復的核心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