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網際網路應用 資訊詳情
產業網際網路驅動:金融與科技融合重塑經濟格局
 網際網路 2025-05-19 08:07:41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金融賦能科技創新與發展」主題討論中,專家指出,金融科技正通過重構產業鏈、優化資源配置和推動制度創新,加速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儘管當前仍面臨金融支持結構失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等挑戰,但以產業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數位化風控體系與政策協同創新,正在為破解難題提供新路徑。

  一、產業網際網路是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核心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專家強調,金融科技創新需以製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鏈集群為核心場景。通過將「1+10」(即製造業加十大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全面數位化,形成覆蓋研發、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的產業網際網路生態,可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數據顯示,當產業鏈實現數據實時互通時,金融機構能精準評估企業信用風險,從而降低交易成本與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障礙。例如,在製造業集群中,通過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對設備運行狀態和供應鏈數據進行動態監控,銀行可為中小企業提供基於真實經營場景的信貸支持。

  二、科技成果轉化需突破「四個不」,政策引導是關鍵

  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從2010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35%,但與已開發國家仍存在差距。核心問題在於創新鏈與產業鏈斷層、市場認知偏差、風險容錯機制缺失等。專家建議,政府引導基金應發揮統籌作用,通過設立國家創業投資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向早期科技項目,並建立跨部門的風險分擔機制。同時需推動技術評估標準與資本市場的銜接,避免「重成果、輕落地」的誤區。

  三、創投行業面臨周期性挑戰,人工智慧時代機遇凸顯

  儘管近年來IPO退出渠道收緊導致創投機構募資困難,但專家認為當前恰是產業變革的黃金期。隨著政策支持加強(如2025年國辦首提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七部委聯合發布的科技金融新政明確「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正孕育爆發式增長機遇。數據顯示,早期投資在AI晶片、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滲透率不足15%,未來需更多資本關注高風險但潛力巨大的初創項目。

  四、香港的制度創新為全球金融科技競爭注入新動能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通過區塊鏈與數字資產監管改革,正探索金融產品代幣化和標準化治理路徑。專家指出,未來所有金融資產可能實現鏈上交易與管理,而香港若能在跨境數據流動、合規框架設計等領域先行先試,將鞏固其在全球金融科技規則制定中的地位。例如,香港近期推出的虛擬資產ETF試點已吸引國際資本關注。

  五、人才競爭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底層邏輯

  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商業模式創新,核心在於具備「科學家思維+企業家精神」的複合型人才。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青年科研人員占比超60%,但高精尖人才仍存在結構性短缺。專家建議,金融機構與高校應加強產學研聯動,通過實習基地、聯合實驗室等形式培養既懂技術又熟悉資本運作的跨界人才。

  六、數位化風控體系破解企業融資痛點

  針對科技型企業研發風險高的特點,基於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實時監控系統可將風險管理從「事後補救」轉向「事前預警」。例如,在佛山、東莞等地試點中,金融機構通過接入企業設備運行數據與專利評估模型,為處於高危測試階段的企業提供定製化保險方案,顯著降低融資門檻。此類模式未來或向全國推廣。

  總結: 本次論壇揭示了金融科技融合的三大方向——以產業網際網路重構金融支持邏輯、以政策創新激活科技成果轉化動能、以數位化風控平衡風險與效率。隨著制度框架不斷完善和人才儲備加強,中國有望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最終將科技創新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網際網路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