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雙碳"目標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廣西能源(600310.SH)憑藉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正以海上風電為核心引擎,同步推動陸上風光協同發展。通過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公司不僅實現了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的跨越式增長,更在業績表現中充分展現了綠色轉型的強勁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作為廣西首個海上風電標杆項目,防城港海上風電A場址已於2024年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這一里程碑標誌著公司正式躋身海上風電開發第一梯隊,並在2025年第一季度即顯現顯著經濟效益:風電板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達1,928萬元,同比增幅高達1,797.81萬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制的電源裝機總容量突破228.76萬千瓦,較上年增長70.9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從1.27%躍升至31.87%,充分印證海上風電對能源結構轉型的戰略支撐作用。
當前,廣西能源正加速推進防城港海上風電示範項目F場址的前期工作,通過擴大深遠海資源布局持續增強清潔能源供給能力。該項目預計將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南海沿岸的區位優勢,為構建"海陸統籌、多能互補"的新型電力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在海上風電強勢引領的同時,廣西能源通過"點線面結合"的發展策略,在陸上風電與光伏領域實現快速突破。截至報告期末:
已獲取上程、仁義等4個陸上風電項目指標,總裝機規模達55萬千瓦,多個項目正全力衝刺年內併網目標;
分布式光伏建設成效顯著,京南、天賀等3個分布式光伏已實現併網發電,來賓集中式光伏(21萬千瓦)及正龍光伏(8.5萬千瓦)等重點項目按計劃穩步推進。
通過陸上風電與光伏項目的立體化布局,公司不僅優化了清潔能源供應結構,更形成了"海風為基、風光協同"的多元能源體系。這種戰略組合既保障了電力輸出穩定性,又有效平抑了單一項目波動風險,為實現2030年新能源裝機占比超50%的目標提供了強力支撐。
總結來看,廣西能源通過海上風電的戰略性突破與陸上項目的多點發力,在清潔能源賽道上已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隨著技術疊代加速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公司正依託"海陸並進、風光協同"的立體化發展模式,持續釋放綠色轉型紅利,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其實踐路徑不僅彰顯了國企在能源革命中的擔當作為,更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低碳發展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