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產業格局。在Computex 2025國際電腦展上,英偉達宣布與產業鏈核心企業展開深度合作,通過硬體創新、軟體開源及全球化部署三大方向加速AI產業化進程,其動作不僅涉及晶片製造、雲計算中心建設,更延伸至自動駕駛和物理模擬訓練等領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英偉達聯合台積電、富士康在中國台灣啟動AI超級計算項目,並計劃以GB200和GB300晶片為核心在全球部署運算中心。鴻海集團將重點推進這一基礎設施建設,預計第三季度推出下一代GB300系統。同時,DGX Spark個人AI計算機已進入量產階段,未來幾周內將全面上市。這些舉措標誌著英偉達正通過硬體集群化布局搶占全球算力高地,其與合作夥伴共同構建的生態體系覆蓋了從晶片設計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需求。
針對機器人開發中高昂的成本問題,英偉達提出「虛擬世界優先」的解決方案,並聯合DeepMind、Disney Research開發出全球最先進的物理引擎Newton。該引擎具備GPU加速、超實時操作和高度可微分特性,計劃於7月開源。通過將其整合至ISAAC模擬器,開發者可在遵循物理定律的虛擬環境中高效訓練機器人模型。黃仁勛強調,這一技術將顯著降低實體實驗成本,並為自動駕駛等領域提供可靠驗證平台——例如與梅賽德斯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支端到端AI駕駛車隊已進入落地階段。
英偉達推出NVLink Fusion晶片連接方案,支持客戶定製化CPU、ASIC等加速器與自家GPU協同工作。聯發科、世芯KY等企業成為首批合作方,共同開發下一代AI基礎設施。該技術旨在打通雲端服務提供商(CSP)的異構計算生態,未來將適配Blackwell和Rubin晶片架構。通過IP授權模式,英偉達正加速構建覆蓋汽車、數據中心及邊緣計算的統一技術標準,進一步鞏固其在AI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
國際資本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以沙烏地阿拉伯與Humain基金的合作為例,項目預計每年投入30億至50億美元,並可能在未來五年內擴大至150億至200億美元規模。英偉達將向其提供1.8萬塊Blackwell晶片,AMD則通過價值100億美元的協議建設500兆瓦AI算力中心。分析指出,「主權自主AI」模式正成為各國爭奪關鍵技術話語權的核心路徑,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互連技術市場將突破400億美元規模。
隨著生成式AI融入日常生活,SK Telecom、Deutche Telekom等企業已開始向個人用戶提供代理式AI服務。這一趨勢推動了全球電信運營商與雲服務商的深度合作,進一步刺激數據中心建設需求。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數據中心互連技術市場增速達14.3%,凸顯出算力資源在全球數位化轉型中的戰略價值。
總結:英偉達的技術生態重構產業規則
通過硬體標準化、軟體開源化和資本全球化三大策略,英偉達正引領人工智慧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其與台積電等供應鏈夥伴的深度綁定保障了晶片產能和技術疊代速度;而Newton引擎和自動駕駛車隊則展示了AI在複雜場景中的落地潛力。隨著主權國家對「自主可控」算力體系的重視,英偉達的技術布局不僅重塑了產業競爭格局,更將推動全球科技生態進入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