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眼下正值太湖半島上的東山枇杷豐收時節,這座位於蘇州西南端的「枇杷之鄉」迎來八方來客。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產區之一,東山白沙枇杷以清甜細嫩的品質聞名遐邇,其優選品種「白玉」枇杷自上周末起已批量上市,將持續供應至5月底。儘管受氣候影響產量有所波動,當地通過技術革新與市場布局,正推動這一傳統產業邁向高效化、多元化發展新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枇杷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今年東山枇杷整體產量同比減少,單戶最大種植戶年產量下降約30%。然而,收購價較去年上漲20%,價格優勢對沖了部分損失。通過統一農技培訓與綠色種植技術推廣,產區優等果率從65%提升至78%。行業負責人指出,「品質管控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市場認可度。
面對供不應求的態勢,產區採取多項措施優化產銷鏈條。物流端引入順豐速運專項支持,在東山鎮增設攬收點與集散中心,實現全國200餘城「次日達」。消費端則在6個山區村設立臨時疏導點,便利遊客現場採購。農戶反饋稱,當前訂單已飽和至無暇拓展新渠道,供需兩端的協同發力為產業穩定提供了保障。
作為國家5A級景區與歷史文化名鎮,東山以枇杷為紐帶深化農旅融合。今年「五一」期間推出的台閣文化展示等民俗活動吸引大量遊客,民宿入住率高達92%,部分精品房源提前一周售罄。數據顯示,遊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5天延長至23天,帶動餐飲與農產品消費增長超30%。親子家庭客群占比從去年的22%升至35%,成為市場新增長極。
隨著滬蘇湖高鐵開通,東山正式納入長三角1小時經濟圈。目前上海遊客占總客流近半數,本地及周邊城市占比約五成。行業計劃通過高端商超合作、「社區團購+冷鏈直配」模式拓展市場,並探索跨境電商政策支持,推動枇杷走向國際市場。
總結來看,東山枇杷產業在氣候挑戰下展現出強勁韌性。通過技術升級保障品質、物流創新優化流通、文旅聯動激活消費三管齊下,不僅對沖了減產壓力,更開闢出多元化發展路徑。未來隨著長三角區域協同深化與跨境電商布局落地,這一「太湖明珠」正以果為媒,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