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4月,廣州市對外貿易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前四個月進出口總值達40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6%,已連續11個月保持正增長。這一亮眼成績不僅體現了廣州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的輻射力,更彰顯了其在全球經濟波動中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前四個月,廣州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1875.9億元,同比增長28.5%,占全市總值的46.9%。其中,東協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對東協進出口額突破701.6億元,增幅高達43.6%。與此同時,與歐盟、英國、韓國等傳統貿易夥伴的合作也持續深化,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這一結構性優化表明,廣州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為外貿穩定注入新動能。
民營企業成為推動廣州外貿增長的核心力量。數據顯示,前四個月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超2萬家,同比增長10.8%,其中民營企業占比達85.9%(超過1.7萬家)。這些企業實現進出口額2421.4億元,同比激增32.6%,占全市外貿總值的六成以上。在複雜國際環境中,民營企業憑藉靈活經營策略和技術創新能力,持續鞏固其「頭雁」地位。
出口結構進一步向高端化轉型:機電產品出口1119.3億元(增長16.5%),高技術產品達284.9億元(增長16.3%)。其中,電動汽車、光伏產品和鋰電池等「外貿新三樣」表現亮眼,合計出口63億元,同比增長24.5%;船舶出口也穩步攀升至83.7億元,增幅19.7%。進口方面,高技術產品需求持續旺盛,前四個月進口額達339.1億元,同比增長21.1%,顯示廣州正加速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總結來看,廣州市外貿在多重壓力下展現出強勁韌性,既得益於國際合作網絡的拓展,也受益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的釋放。隨著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品出口持續發力,廣州正以更高質量的開放步伐,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書寫新的增長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