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日(2025年5月20日),中國大唐集團宣布,在山東鄆城成功完成我國首個國產超級耐熱鋼火電機組設備吊裝。這一里程碑標誌著我國在高端材料研發與應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電力、化工等行業的低碳轉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耐熱鋼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作為能源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高溫蒸汽管道長期面臨超高溫環境下的強度與抗氧化性挑戰。傳統材料的局限性和對進口產品的高度依賴,曾制約我國高端裝備製造的發展。此次成功研發並應用的國產超級耐熱鋼,在630℃極端工況下仍能保持優異性能,其抗拉強度和抗氧化能力較常規鋼材提升顯著,有效解決了高溫管道壁厚大、重量重等痛點問題。這一突破不僅降低了設備製造成本,更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為能源裝備的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
超級耐熱鋼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其綜合性能與實際應用效果上。該材料通過優化微觀結構設計,使管道壁厚減少三分之一,重量減輕一半,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顯著降低設備能耗。應用於山東鄆城630℃國家電力示範項目後,火電機組的熱效率有望突破50%大關——這是全球能源領域公認的高效發電分水嶺。據測算,該機組投運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6.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26萬噸,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超級耐熱鋼的突破性進展不僅局限於電力領域。其優異的高溫性能使其在煤化工、核電、燃料電池等高能耗行業中具有廣泛適用性。例如,在煤化工裝置中,該材料可提升反應器運行溫度與壓力極限;在核能領域,其抗輻射特性有助於延長設備壽命並保障安全。隨著技術疊代和規模化生產,超級耐熱鋼有望成為我國高端製造業的核心材料之一。
總結:從「跟跑」到「領跑」的關鍵一步
此次國產超級耐熱鋼的成功應用,是我國自主研發能力與產業協同創新的集中體現。通過攻克高溫材料這一「卡脖子」難題,不僅實現了能源裝備性能的跨越式提升,更開闢了低碳技術發展的新路徑。未來,隨著該材料在更多領域的深度應用,其節能減排效益將進一步釋放,為全球綠色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