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滲透各領域,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浙江省近日發布《關於支持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系統性政策設計與精準施策,計劃到2030年實現全省規模以上人工智慧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1.2萬億元,並在核心技術、產業集群和企業競爭力方面形成領跑優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浙江省提出分階段目標:今年起至2027年,將培育3家千億級鏈主企業和30家百億級龍頭企業,覆蓋晶片、伺服器、大模型等全產業鏈環節,並爭創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及未來產業先導區。政策特別強調對研發強度企業的支持——對研發投入占比超3%且增速達20%的企業,按上年度研發費用比例給予財政補助。
為解決人工智慧企業融資難題,《若干措施》提出依託省科創母基金三期等資源,構建規模超百億元的「人工智慧基金群」。通過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滿足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同時鼓勵地方爭取國家創投基金子基金落地,形成多層次投融資體系。
突破傳統人才評價框架,浙江省將代碼貢獻度、開源社區影響力、「千卡/萬卡級」訓練經驗等作為核心指標。例如:年薪超100萬元且具備5年研發經驗者可認定為省級領軍人才;承擔300萬元以上橫向課題的團隊負責人也可獲得相應資質認證。這一機制旨在加速吸引實戰型技術骨幹與頂尖團隊。
政策通過「算力券」「語料券」等工具降低企業使用成本:採用自主算力服務可獲合同金額30%的補助,最高達800萬元;非自主算力則按10%補貼。同時計劃到2027年培育100家省級標杆用雲企業和千個示範場景,並支持建設可信數據空間與高端標註平台,為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資源保障。
圍繞基礎模型和垂直領域模型,《若干措施》設立專項補助機制:單個項目最高可獲1000萬元省級財政支持;由省級創新聯合體牽頭的重大項目則通過省市縣聯動獲得3000萬元資金。此外,「模型券」政策允許地方按合同金額的30%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補貼,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場景落地。
政策成效展望
該政策以系統性制度設計破解人工智慧發展的「卡點」,通過產業鏈協同、資本撬動、人才激勵和要素保障四大支柱構建創新生態。到2027年,預計形成千億級企業帶動、百億級集群支撐的產業格局,並為全國AI發展提供浙江樣本。未來三年將是政策落地的關鍵窗口期,其成效將直接影響浙江省在全球人工智慧競爭中的地位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