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1日,A股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高股息板塊逆勢走強,科技賽道內部則出現顯著輪動:儘管大科技主線整體表現相對滯後,但國產AI產業鏈中的核心標的仍展現韌性,中郵科技強勢封板,復旦微電、凌雲光等個股漲幅超5%。與此同時,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釋放的AI Agent技術突破與AR生態布局信號,進一步點燃了市場對端側智能化進程的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谷歌在I/O大會上公布的Project Mariner項目引發行業震動。這一面向網絡場景的AI智能體可同時處理10項任務,並支持用戶將複雜工作委託給AI執行,標誌著通用型Agent技術向實用化邁出關鍵一步。據第三方數據預測,全球AI Agent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51億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4.8%。企業端,微軟、百度等科技巨頭持續加碼B/C兩端智能體研發,推動應用場景向辦公協作、客戶服務等領域滲透。
除AI Agent進展外,谷歌與中國企業XREAL聯合發布的Project Aura AR眼鏡同樣引發關注。作為首款基於Android XR平台的旗艦級產品,該設備採用Optical See through光學方案,正式宣告AR產業進入"安卓時刻"。市場研究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終端硬體呈現三大趨勢:算力提升、設計輕量化和場景多元化。CES 2025展會中展示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車載計算平台等創新產品,印證了AI從雲端向端側加速滲透的技術路徑。
在算力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中國廠商實現關鍵環節突圍。DeepSeek大模型通過自主創新打破海外技術封鎖,為智能終端的本地化部署奠定基礎。當前產業鏈呈現"應用-終端-晶片"協同發展趨勢:上證科創板人工智慧指數成分股覆蓋從雲端晶片到終端軟體的全鏈條布局,反映國產AI生態系統的成熟度顯著提升。以某AI主題ETF為例,其持倉聚焦端側計算核心環節,在算力硬體疊代與應用場景爆發期中具備配置價值。
需注意的是,相關指數產品受技術路線更替影響可能存在估值波動風險。當前市場對端側AI的樂觀預期已部分計入價格,投資者應關注核心技術轉化效率及商業化落地節奏。從長期視角看,隨著具身智能設備滲透率提升和AR生態完善,產業鏈中具備國產替代能力的企業有望持續受益於行業擴容紅利。
總結:站在技術拐點與資本共振的歷史節點,AI端側革命正重塑消費電子與企業服務的底層邏輯。從谷歌開發者大會釋放的技術路線圖到本土企業的創新實踐,智能體應用深化與硬體突破共同構建產業增長雙輪驅動格局。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算力下沉進程、交互終端滲透率變化等核心指標,在把握技術升級機遇的同時謹慎評估估值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