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區出現的一起檸檬水轉售事件引發熱議。某博主通過外賣平台批量採購蜜雪冰城檸檬水,並在景區周邊設點加價銷售,單日淨賺254元的操作既展現了商業敏銳度,也觸及了法律邊界問題。這一案例折射出新業態下的經營智慧與合規挑戰,更成為公眾討論市場價格自由裁量權的典型案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檸檬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在南京某知名景區內缺乏便利店的情況下,有博主發現市場空白。通過一次性訂購數十杯蜜雪冰城檸檬水,並利用外賣保溫設備維持飲品品質後,選擇在人流量適中的區域設點銷售。定價策略將原價4元的產品提高至6元,3.5小時內售出98杯(含自飲2杯),最終實現淨利潤254元。該案例迅速引發網絡關注,部分網友稱讚其為"低成本高回報的商業創新模式"。
湖北某律師事務所專家指出,儘管檸檬水來源正規且未哄抬價格,但流動攤販若未取得營業執照及衛生許可,則存在違法經營風險。根據《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在特定區域擺攤需符合當地城市管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方雖可核查是否為員工出店銷售,卻無法直接限制消費者轉售行為——依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企業不得對終端售價進行縱向價格管控。
當前討論主要集中在兩點核心矛盾。一方面,6元定價較原價提升50%,但景區礦泉水普遍溢價背景下消費者接受度較高;另一方面,若品牌方以"破壞價格體系"為由發起訴訟,可能面臨《反壟斷法》第14條關于禁止固定轉售價格的條款約束。法律界人士強調關鍵在於是否存在協議約定,單次市場行為通常不構成違法。
蜜雪冰城客服部門已針對該事件展開內部核查,重點區分是否為門店人員私自拓展銷售渠道。若確認屬普通消費者轉售,則屬於合法處置自有商品的行為範疇;如涉及員工違規經營則可能面臨管理責任追責。品牌方尚未對使用商標標識的合法性做出具體回應,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存在惡意侵權行為。
這一事件的爭議與討論反映出數字經濟時代下資源再配置的新路徑。在合規框架內,消費者通過市場供需差異獲取收益本屬合理經濟活動;但流動攤販資質管理和智慧財產權邊界仍需完善監管細則。隨著類似案例增多,如何平衡商業創新與規則約束將成為市場監管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