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國內醫藥零售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隨著頭部連鎖藥店集體放緩擴張步伐、加速關閉低效門店,行業競爭格局從規模爭奪轉向效率提升。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六大上市連鎖藥店營收利潤普遍承壓,折射出終端市場面臨的多重挑戰:線下飽和與線上衝擊疊加政策收緊,推動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藥店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在經歷過去三年的高速擴張後,連鎖藥店行業迎來結構性調整。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老百姓、益豐藥房等五大上市企業延續閉店策略:益豐藥房關閉84家門店,自建僅26家;一心堂新開124家的同時關閉125家。這種「開少關多」的現象在頭部企業中普遍出現,反映出行業從盲目擴張轉向精準布局的轉變。
數據揭示市場供需失衡:截至2024年末全國零售藥店總數達70.08萬家,但店均服務人口已降至2113人,僅為歐美國家的三分之一。這種過密化競爭導致單店產出持續走低,2024年全年超3.9萬家藥店關閉,閉店率5.7%,創下歷史新高。
業績分化成為當前市場顯著特徵。益豐藥房一季度營收60.09億元保持微增,但老百姓、一心堂等企業出現明顯下滑:老百姓營收同比降1.88%至54.35億元,歸母淨利潤下降21.98%;健之佳利潤降幅達35.85%。成本管控成為關鍵變量,漱玉平民通過費用壓縮實現淨利翻倍增長,凸顯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
行業人士分析指出,當前市場正經歷「雙重擠壓」:線上平台分流處方藥和OTC銷售,醫保控費政策收緊壓縮利潤空間。頭部企業開始戰略收縮,如國大藥房戰略性關閉1270家直營門店退出「萬店俱樂部」,老百姓將年度開店計劃調整為以加盟為主,顯示出對低效擴張模式的全面反思。
面對生存壓力,企業正探索轉型路徑。新零售成為重要突破口,益豐藥房O2O業務覆蓋超萬家門店,線上銷售額突破17億元;大參林則發力處方承接體系,在院邊店和DTP藥房領域加速布局。數據顯示,頭部連鎖藥店線上訂單貢獻率已超過50%,但區域競爭加劇可能導致新賽道重蹈同質化覆轍。
部分企業嘗試拓展非藥業務尋求新增長點。一心堂試點「藥店+便利店」模式,引入美妝、健康食品等品類;健之佳則通過診所融合提升專業服務能力。行業專家指出,「未來藥店需從藥品銷售轉向健康管理服務,構建『賣藥找流量、賣非藥要利潤』的複合型生態。」
總結:轉型陣痛中的結構性機遇
2025年一季度數據表明,連鎖藥店行業的深度調整仍在持續。閉店潮加速了市場出清進程,預計未來兩年將有更多中小門店退出競爭。在此背景下,企業正通過戰略收縮、數位化升級和業務多元化尋找破局點。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至合理水平,具備高效運營能力和差異化競爭力的頭部企業有望在洗牌中占據主導地位,但轉型之路仍需應對政策變化與消費者需求升級帶來的持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