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2日
近期,美國政府對中國製造的起重機加征100%進口關稅引發連鎖反應,從基礎設施投資到企業運營、供應鏈穩定乃至就業市場均受到顯著衝擊。外媒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該政策不僅可能造成港口領域近70億美元經濟損失,還迫使零售巨頭沃爾瑪裁員超千人,並推高商品價格。這場由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爭議正演變為一場影響全美的經濟博弈。
代表全美81個主要港口的行業組織警告稱,對中國製造岸橋起重機加征關稅將直接增加港口運營成本,並在未來十年累積高達67億美元經濟損失。相關設備採購企業面臨已下單訂單被徵收高額稅費的風險,這將進一步抑制港口基礎設施升級計劃的推進。該協會強調,美國港口當前正經歷貨量激增與設備老化雙重壓力,額外關稅將加劇運營困境。
受供應鏈成本攀升影響,運動品牌耐克宣布將在6月前對鞋服產品提價,其中高端商品漲幅達10%。與此同時,擁有210萬員工的零售巨頭沃爾瑪計劃裁減約1500個技術及電商崗位,並重組業務架構以應對關稅帶來的運營壓力。儘管企業將漲價歸因於常規調整,但市場分析普遍認為,美國政府對華加征的多項關稅已通過供應鏈傳導至終端消費環節。
4月23日,包括紐約、伊利諾伊等12個州組成的聯盟向國際貿易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川普時期啟動的部分關稅政策違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該訴訟核心主張為:政府無權以"國家安全"為由無限擴大關稅適用範圍。5月21日庭審中,原告強調當前貿易環境不符合法律定義的"極端緊急狀態",並指出家庭年均支出因關稅增加超3800美元。
從港口設備更新停滯到企業裁員漲價,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關稅保護本土產業的舉措正產生多重反作用。一方面,依賴進口關鍵設備的行業被迫承擔額外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為商品支付更高價格的同時,零售崗位卻在縮減。這場始於貿易摩擦的政策風暴,反而加速了供應鏈脆弱性暴露與經濟效率下降。
總結而言,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連鎖反應已從單一產業擴散至整體經濟生態。港口基建受阻、企業成本轉嫁、法律爭議升級及就業市場震盪等多重危機表明,保護主義策略正不斷侵蝕其宣稱要捍衛的利益基礎,政策制定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治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