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在PHIIDF 2025大灣區特別峰會上,全球產業鏈重構背景下一場聚焦中國工業國際化發展的行動綱領正式發布。來自產業界、學術界的代表共同發起「大出海合作深圳倡議」,通過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為中國工業企業突破地緣政治壁壘、把握新興市場機遇注入新動能。這一戰略舉措不僅標誌著中國企業從「產品輸出」向「能力輸出」的升級轉型,更展現了中國工業在全球經濟新生態中搶占先機的決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工業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在科技革命加速全球產業格局重構的今天,中國工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轉折點。數位化與智能化浪潮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則帶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大出海合作深圳倡議」的誕生恰逢其時——它以六大核心行動綱領為指引,通過凝聚產業鏈上下游力量、強化跨界協作,推動中國工業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倡議提出建立多方參與的國際合作機制,鼓勵企業共同探索新興市場機遇。通過整合渠道資源與技術優勢,提升中國工業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並依託數位化工具優化海外布局策略。此舉旨在打破傳統出海模式壁壘,形成覆蓋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到售後服務的全鏈條國際化服務能力。
倡導構建上下游企業深度協作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與流程設計降低運營成本,增強供應韌性。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化分工網絡,並藉助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實現跨區域產能調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的產業共生格局。
建立覆蓋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跨國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國際交流計劃等方式儲備具備多語言能力與全球化視野的專業隊伍。預計到2030年,中國工業領域將形成超百萬規模的國際化專業人才梯隊。
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製造環節深度應用,建設智能工廠標杆項目並推廣數位化解決方案。數據顯示,參與試點企業平均生產效率提升25%,產品缺陷率降低18%,為「中國智造」樹立全球質量標準。
將碳中和目標納入出海戰略規劃,在海外投資項目中優先採用綠色能源技術與環保材料。倡議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預計未來五年內帶動超千億元規模的低碳產業投資。
打破行業邊界推動製造企業與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及法律服務機構組建戰略聯盟。通過技術共享平台和跨境數據流通機制,加速關鍵技術攻關並降低市場進入風險,形成「技術研發-資本注入-場景落地」的閉環生態。
此次倡議不僅是2021年「賦能全電氣社會」戰略的延續,更標誌著中國工業全球化邁入新階段。隨著六大行動綱領的深入實施,預計到2035年中國工業海外營收規模將突破8萬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超萬家中小企業實現國際化轉型。在開放合作中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產業網絡,「大出海合作深圳倡議」正為中國工業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全新路徑,書寫從跟跑者向引領者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