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2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發布《全固態電池判定方法》團體標準,填補了行業技術規範空白。隨著全球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加速,如何科學界定全固態電池的技術邊界、提升產品可靠性成為關鍵課題。此次新標準的出台,不僅為行業提供了權威依據,更標誌著中國在新能源核心領域邁出了標準化建設的重要一步。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新標準首次對「全固態電池」作出清晰界定:其離子傳遞必須完全依賴固體電解質實現,與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形成嚴格區分。這一定義的確定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模糊認定問題,為技術研發和市場准入提供了統一標尺。通過劃定明確的技術分界線,標準有效避免了「偽全固態」產品的概念混淆,推動行業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方向有序發展。
核心的判定技術圍繞基於失重率的液態物質含量檢測展開。通過真空加熱測試,當樣品目視無液體且失重率低於1%時即可認定為全固態電池。該方法經過多輪驗證試驗支撐,在誤差控制和結果穩定性方面表現突出,適用於氧化物、硫化物等主流技術路線。這種量化指標與直觀觀察相結合的檢測體系,顯著提升了判定效率,降低了企業研發及認證成本。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未來方向,全固態電池因兼具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優勢而備受關注,但此前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廠商定義混亂。新團標的發布將直接優化材料開發與工藝設計路徑,加速技術疊代和產業化應用落地。同時通過建立行業准入門檻,既能避免低質產品擾亂市場秩序,也能保障消費者權益,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次團體標準的實施標誌著中國在固態電池領域率先完成標準化布局。從技術分界到檢測體系再到產業引導,該標準不僅解決了當前行業的痛點問題,更為全球動力電池技術創新提供了可複製的中國方案。隨著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全固態電池有望加速走出實驗室,真正成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動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