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1至4月,重慶市工業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產品銷售率達95.1%。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各產業表現差異顯著,傳統製造業與新興領域形成鮮明對比,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觀察窗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工業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5年1—4月,重慶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延續了年初以來的復甦趨勢。產品銷售率保持在95.1%的較高水平,反映出市場對本地工業產品的整體需求較為穩定。這一表現為後續產業鏈優化和產能釋放奠定了基礎。
分產業看,重慶七大重點行業增速分化明顯:摩托車產業以31.2%的同比增幅領跑,裝備產業(9.2%)、材料產業(6.8%)緊隨其後;汽車產業(5.3%)與消費品產業(4.9%)保持溫和增長;能源工業增速放緩至1.2%,而電子產業則下降0.7%,醫藥產業同比下滑9.1%。這種分化凸顯了不同行業在技術升級、市場需求及外部環境中的差異化適應能力。
在細分行業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表現尤為突出,同比增長40.8%,顯示循環經濟領域投資持續加碼;有色金屬礦採選業(32.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製造(28.7%)等高端裝備相關產業增速顯著。此外,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25.9%)、化學纖維製造業(25.8%)的快速增長,進一步強化了重慶在智能製造和新材料領域的競爭力。
從關鍵工業品看,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54.3%,成為科技製造板塊的增長引擎;摩托車產量增長32.4%,反映出口及內需市場的雙重拉動作用。然而,液晶顯示屏(+5.8%)增速放緩,與汽車(-3.9%)、手機(-18.7%)、筆記本計算機(-21.6%)的下滑形成反差。消費電子類產品需求疲軟,對相關產業鏈造成一定壓力。
綜上所述,2025年1-4月重慶工業經濟運行數據表明,全市產業升級步伐持續加快,以摩托車、高端裝備和循環經濟為代表的產業展現出較強韌性,但電子、醫藥等領域的下滑也提示結構性調整壓力依然存在。未來需進一步挖掘新興領域潛力,同時優化傳統產業供給結構,鞏固工業經濟穩中提質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