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國內車險行業呈現顯著分化態勢。儘管整體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29%至2234.09億元,承保利潤更躍升77%達84.05億元,但頭部企業與中小險企的差距持續擴大。新能源車險賽道競爭白熱化,而跨境保險服務需求則推動行業探索新邊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車險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在車險領域,比亞迪財險憑藉股東資源整合優勢,將綜合費用率壓降至僅6.74%,遠低於同業水平,成為行業標杆。這一成績不僅反映其供應鏈協同能力,更凸顯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業務的戰略紅利。與此同時,陽光、英大等21家中小險企卻面臨保費萎縮困境,一季度合計保費同比下滑,折射出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向頭部企業傾斜的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整體承保利潤率提升的背後,仍有部分公司依賴傳統燃油車險維持利潤,而新能源車險業務普遍虧損的壓力仍在持續。數據顯示,儘管該領域增速領跑全行業,但技術疊代與風險定價難題尚未突破,頭部險企憑藉數據積累和規模效應占據先機。
在車險之外,人身險中介服務領域的資本運作同樣活躍。以手回集團為例,其計劃於2025年5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並引入天津海泰集團及鹿馳資本作為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約4955萬港元。此舉不僅反映市場對保險中介賽道的看好,也印證了行業向專業化、數位化轉型的趨勢。
當前人身險中介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需應對代理人隊伍提質增效的壓力;另一方面則要適應跨境服務需求的增長。手回集團的招股動向表明,具備資源整合能力與資本背書的企業更易在細分市場中突圍。
2025年以來,「內地居民跨境購險」的熱度持續攀升。社交平台上的活躍討論顯示,香港市場的高收益儲蓄型產品、重疾保障範圍差異以及美元資產配置需求,正吸引大量投保人選擇「赴港諮詢」。這一現象背後,是內地與港澳保險市場互聯互通政策的逐步落地——例如《關於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合作的意見》明確鼓勵跨境保險交易規則創新。
監管層對跨境業務的支持,既為行業拓展新場景提供空間,也倒逼險企提升產品設計與服務響應能力。未來如何平衡合規性、客戶體驗及風險管控將成為關鍵課題。
總結
2025年車險市場的結構性變革與人身險中介的資本化進程,共同勾勒出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比亞迪憑藉技術賦能重塑行業成本基準,中小型險企則需在細分領域尋找差異化路徑;跨境保險需求的增長,則為市場打開全球化服務窗口。隨著新能源賽道競爭深化及政策紅利釋放,未來行業洗牌或將加速,唯有兼具創新力與資源整合能力的機構方能占據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