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1-4月,黃河流域9省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沿黃各省以製造業為核心引擎的產業優勢持續釋放的結果。山東作為區域經濟龍頭,憑藉農產品出口與高端製造產業集群雙輪驅動,在國際貿易中展現強勁活力;青海、甘肅等省份通過特色產業突破實現跨越式增長,共同推動流域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前4個月,山東省農產品出口額達530.7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首位。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省依託堅實的製造業基礎形成多領域產業集群效應。從威海的釣具全產業鏈到濟寧的高端工程機械製造,多個地市通過技術升級與產業鏈延伸,實現進出口規模持續攀升。數據顯示,山東省前4個月工程機械及其零配件出口額達191.9億元,同比增長超18%,彰顯製造業對區域經濟的支撐作用。
作為全球最大釣具生產基地,威海市聚集近5000家相關企業,形成覆蓋釣魚竿、魚線輪等全鏈條產業集群。2025年前4個月,該市釣具出口額達13.8億元,同比增長19.6%。當地企業通過工藝創新生產出兼具高強度與韌性的碳纖維魚竿,精準匹配國際市場高端需求。目前,已有700餘家企業將產業鏈延伸至海外,憑藉質量、科技和性價比優勢,在全球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在山東西部的濟寧市,一家推土機企業通過"雲端指揮+地面執行"模式,實現了對海外礦山作業的實時精準調控。其開發的5G遠程操控系統使設備作業精度達98%,較傳統方式節省35%柴油消耗和40%人力成本。這種技術賦能不僅推動工程機械出口增長,更帶動魯南地區近300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海關統計顯示,山東省1-4月工程機械產品出口表現亮眼。
除山東外,黃河流域其他省份同樣表現突出:青海進出口同比增長69.9%,甘肅增長44.8%,河南增長29.5%。這種多點開花的局面,源於沿黃各省立足資源稟賦構建特色產業體系的共同努力。青島海關數據顯示,流域內製造業集群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總結
2025年前4個月的數據表明,黃河流域正通過製造業升級與產業集群協同,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從農產品出口到高端裝備製造,從傳統產業升級到新興技術突破,沿黃各省以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動地位。隨著區域產業鏈進一步整合優化,這條經濟帶有望在國際貿易版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