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前四個月,我國電子商務憑藉強大的產供鏈整合能力和國內外市場聯動優勢,在穩增長、促消費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深化內外貿一體化布局,優化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不僅激活了國內消費潛力,還推動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電商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1-4月,我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7%,數字產品與服務消費成為增長核心引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系統等高附加值商品線上銷售額分別激增87.6%和16%,帶動數字產品整體線上銷售規模提升8.4%。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手機等數碼品類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18.5%,有效激發存量市場消費潛力。服務消費表現尤為亮眼,在線文娛、在線旅遊銷售額分別增長31.9%和25.4%,成為拉動網絡消費的重要力量。
面對複雜國際環境,我國通過「外貿優品中華行」「產業電商惠企對接」等專項行動,加速推動企業打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壁壘。10餘家頭部電商平台落實訂單直采、外貿專區建設等舉措,累計吸納3100家次外貿企業入駐,帶動外貿專區銷售額突破11億元,並實現直接採購約100億元。地方層面,浙江、廣西等地通過「內銷直通車」活動,組織超200場產業帶對接會,助力5700餘家外貿企業與電商平台精準匹配資源,有效緩解外需波動壓力。
我國跨境電商國際合作持續深化,「絲路電商」夥伴國已擴展至34個,合作先行區在東協實現跨境支付標準統一,並推動電子提單標準通過國際合規評估,為全球貿易數位化提供中國方案。系列品牌活動成效顯著:非洲好物網購季促成200餘款盧安達、肯亞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上合組織電商工作組會達成30餘項合作意向;東協專場培訓吸引數百名海外學員參與,進一步夯實「做電商、找中國」的國際共識。截至當前,「絲路電商惠全球」全年40場重點活動正有序推進,夥伴國國家館數量突破120個,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普惠共贏格局。
通過政策協同與標準建設,我國在跨境電商領域實現多項制度型開放突破。電子提單等技術規範獲得國際認可,為全球供應鏈數位化奠定基礎;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加速了商品標準、物流網絡和營銷渠道的融合進程。數據顯示,電商產供鏈對雙循環經濟循環效率提升貢獻顯著:一方面通過智能選品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另一方面藉助數字工具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響應海外市場變化,形成「生產—消費」高效閉環。
總結
今年前四個月,我國電子商務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在消費提質、產業協同和國際合作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強化內外貿一體化布局、深化數位技術應用及構建全球規則體系,電商正成為暢通雙循環的核心引擎。未來,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與產供鏈韌性不斷增強,中國電商將加速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在促進國內經濟復甦與全球經濟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