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際展會釋放行業復甦信號
2025年5月21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三屆國際港航物流暨多式聯運(上海)展覽會,成為中美貿易談判階段性成果落地後首個聚焦跨境物流的專業平台。當前全球供應鏈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外貿企業加速出貨與物流企業高效響應形成共振,推動海運需求快速反彈。數據顯示,中國至美西航線貨櫃運價單周漲幅超30%,港口集疏運體系通過創新模式提升效率,為外貿出口注入新動能。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5月16日當周中國至美西基本港運價達3091美元/FEU(40英尺標箱),較前一周上漲744美元;至美東航線運價攀升至4069美元/FEU,單周增幅22%。這一數據直接印證了市場對貿易窗口期的敏銳反應——外貿企業加速庫存清空與訂單交付,貨代公司觀察到客戶普遍希望在政策穩定期內完成裝船。某華東地區報關企業透露,近期美國方向出口量環比增長顯著,部分製造企業在4月下旬已啟動"搶運預備",形成當前艙位緊張局面。
面對激增的運輸需求,班輪公司迅速重構運營策略。以星航運ZX2美西快線於5月23日重啟廈門出發航次;海洋網聯船務(ONE)宣布升級北美西海岸航線,在6月5日新增青島始發的PS5航線。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船公司將東南亞、中東等航線運力轉向中美市場,導致其他區域運價同步上漲。行業分析顯示,這種"繞道式運營"模式成為應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新選擇,同時為後續價格調整創造空間。
在運輸時效競爭中,海鐵聯運展現顯著優勢。長三角地區"丹陽-上海蘆潮港"班列採用"包艙制+天天班"模式,8小時直達港口較傳統散列節省2-3天時間;寧波舟山港與合肥的陸海通道實現15小時內貨物直通碼頭。中遠海運集運通過優化美西南、西北航線網絡,在洋浦港建立東南亞至北美快速轉運節點,提升區域周轉效率。數據顯示,此類創新模式使綜合物流成本降低20%-30%,成為製造業出口降本增效的關鍵路徑。
總結:市場波動中的韌性與機遇
此次展會及運價走勢共同勾勒出全球外貿復甦的複雜圖景——短期搶運潮推高運輸需求,而地緣政治陰影下航運網絡的靈活調整則展現行業韌性。港口物流企業的創新實踐表明,通過數智化改造和多式聯運升級,供應鏈瓶頸正在被突破。未來3-6個月將是關鍵窗口期,在政策紅利與市場機制雙重驅動下,高效暢通的跨境物流體系將持續為外貿增長賦能,同時考驗著全鏈條參與者的應變能力與協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