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800億元,原藥合規性成競爭核心
在政策驅動和技術疊代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農藥行業正經歷深度變革。截至當前,農業農村部主導的「一證一品」新政全面落地,標誌著農藥登記管理進入新階段,行業集中度與技術門檻同步提升。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農藥市場規模已突破4800億元,其中製劑產品占比超65%,而原藥合規性要求直接推動全產業鏈質量升級。
農業農村部推行的「一證一品」政策明確要求同一登記證號下的農藥產品需統一商標標識。這一舉措將淘汰借證、租證企業生產的低質產品,預計至2025年底,市場上活躍的品牌數量將縮減30%以上。數據顯示,擁有超過100個有效登記證的頭部製劑企業市場占有率已從2023年的42%提升至當前的61%,行業馬太效應顯著增強。合規成本上升迫使中小企業加速整合或轉型,推動農藥市場向規模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新政規定製劑產品必須標註所用原藥登記證號及生產企業名稱,直接強化了原藥環節的監管鏈條。這促使企業更加注重原藥的質量穩定性與合規合法性,2025年通過綠色生產認證的原藥產能占比已提升至47%。技術層面,生物農藥、納米製劑等新型技術應用加速,其中微生物源農藥銷售額同比增長38%,顯著高於傳統化學農藥12%的整體增幅。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研發模式興起,推動農藥劑型創新與靶向性提升。
在政策引導下,華東、華北地區因產業集群效應成為製劑產能高地,占全國總產量的58%;而西南、西北等生態敏感區則重點發展生物農藥。從終端需求看,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帶動高效低毒農藥需求激增,2025年此類產品占比達63%,較政策實施前提升19個百分點。出口市場方面,「一證一品」體系增強了國際採購商對中國農藥質量的認可度,製劑產品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24%。
當前農藥行業已形成以合規生產為基礎、技術創新為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一證一品」政策通過重構市場准入規則,加速了產業優勝劣汰進程。未來五年內,具備原藥自主產能、技術儲備完善的企業將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而綠色化、智能化將成為行業升級的核心方向。隨著2025年市場規模突破4800億元的階段性目標達成,農藥產業正朝著安全高效、環境友好與國際接軌的新階段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