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生產設備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干法電極、電解質複合等工藝革新催生了全新的設備需求。先導智能憑藉全工序解決方案優勢,上半年新簽訂單達124億元,同比增長近70%;海目星通過布局矽碳負極與硫化物雙路線,在手訂單規模突破100億元,新增訂單同比激增117.5%。贏合科技以27.59億元合同負債創下歷史新高,利元亨在手訂單也達49.21億元。這些數據印證了固態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高景氣度。
上游材料企業通過技術突破為設備升級提供支撐。電解質材料供應商已實現硫化物、氧化物路線的產業化布局,正極材料廠商則在高鎳與富鋰錳基方向取得百公斤級量產成果。電池製造端,頭部企業寧德時代明確2027年小規模量產規劃,國軒高科全固態中試線良品率已達90%,並啟動2GWh量產線設計。這種全產業鏈聯動效應正加速生產設備的定製化研發與大規模應用。
新能源汽車領域,蔚來將半固態電池產線建設列為核心研發投入方向;低空經濟領域,億航智能採用高能量密度圓柱電芯提升飛行器性能;儲能領域,南都電源斬獲全球最大的2.8GWh半固態電池儲能訂單。這些應用場景的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打開了生產設備企業的市場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