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電子需求放緩的宏觀環境下,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逆勢增長,成為智慧型手機高端化轉型的關鍵賽道。政策對國產供應鏈扶持、用戶場景需求升級與廠商生態布局深化形成共振,推動2025年上半年國內摺疊屏手機出貨量達498萬台,同比增長12.6%。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和價格區間下探,這一市場正從"嘗鮮型消費"向"實用化滲透"過渡,並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手機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在國家對柔性顯示、精密製造等領域的專項技術攻關支持下,中國廠商突破了鉸鏈耐用性、螢幕可靠性等核心瓶頸。華為以橫折、豎折、闊折、三折四大產品矩陣覆蓋全場景需求,其2025年上半年374萬台的出貨量(占國內市場75%)印證了技術自主化的市場回報。政策對國產OLED面板和MIM工藝鉸鏈組件的支持,使供應鏈成本較2023年降低18%,推動摺疊屏手機平均售價下降至9,600元區間。
當"輕薄化"創新空間收窄後,系統級交互優化成為決勝關鍵。頭部廠商通過深度適配PC級辦公應用(如WPS Office、金融終端)、構建跨設備協同網絡,在移動生產力場景中建立技術護城河。華為鴻蒙系統的多任務分屏效率較安卓生態提升40%,其三摺疊手機Mate XTs憑藉原生支持專業軟體的特性,上市7個月即突破70萬台銷量,驗證了"軟硬融合"的戰略價值。
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OPPO/Vivo通過"超輕薄+長續航"差異化定位搶占6.1%/3.0%市場份額,榮耀憑藉歐洲市場34%的占有率(同比激增)打破三星壟斷。與此同時,蘋果計劃於2026年推出摺疊iPhone的消息加速行業洗牌——其UTG玻璃與自研晶片技術可能重構供應鏈規則,倒逼中國廠商在鉸鏈精度、系統生態等領域持續突破。
政府對柔性顯示材料研發的補貼(2025年預算達18億元)加速了維信諾等本土面板企業的技術疊代。相比韓國UTG玻璃仍需依賴進口,中國供應鏈已實現蓋板材料國產化率超65%,這為摺疊屏手機在歐洲、東南亞市場的定價優勢提供支撐。預計到2025年底,國內出貨量將達947萬台,與去年基本持平但產品均價下降12%。
展望
2025年是中國摺疊屏手機產業從"技術追趕"邁向"標準輸出"的轉折點:政策引導下供應鏈自主化夯實了成本優勢,軟體生態創新重塑用戶體驗邊界,而全球化競爭則加速了技術和市場的雙重進化。面對蘋果入局帶來的變數,中國廠商正通過差異化形態設計、跨系統兼容方案等策略構建競爭壁壘。隨著全球摺疊屏市場規模在2026年預計突破8,000萬台,這場由國產手機引領的"全生態革命"將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的價值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