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暖哇科技於2025年9月16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國保險科技領域迎來關鍵轉折點。這家以AI驅動風險分析的頭部企業,憑藉覆蓋全保險生命周期的技術解決方案與高增長財務表現,成為行業價值兌現的標杆案例。數據顯示,其服務已觸達國內前十大保險公司中的八家,並在2024年實現收入留存率134%,印證了技術賦能保險業的可持續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保險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保險AI科技市場正經歷爆發式增長。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市場規模達231億元,預計到2029年將突破6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超20%。暖哇科技作為獨立AI科技公司代表,近三年收入從3.45億增至9.44億元(2022-2024),複合增長達65.5%,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其業務覆蓋承保、理賠及用戶運營全鏈條,在智能審核領域實現80%案件自動處理,準確率超98%,單案最快1分鐘結案,展現了技術對保險服務效率的重構能力。
暖哇科技通過「多智能體AI系統」(如自研核心模塊)將行業經驗轉化為可疊代的數字資產。其承保環節的智能解決方案使交叉銷售率達63%,遠超行業平均15%-25%;續保率高達97.5%,客戶留存表現亮眼。技術壁壘體現在「知識飛輪+數據飛輪」機制:通過每周處理超2萬核保審核與15萬理賠案例,持續優化模型精準度。這一模式不僅降低保險公司人力成本(如人工審核占比降至20%),更推動行業從標準化軟體採購向定製化、聯合創新的深度合作轉型。
儘管暖哇科技已形成先發優勢,但市場仍面臨激烈競爭。網際網路巨頭依託海量用戶資源與交叉銷售能力快速切入賽道;傳統保險公司亦通過自建科技子公司爭奪市場份額。數據顯示,當前頭部企業客戶收入留存率雖達134%,但仍需警惕行業數據主權收緊帶來的模型優化瓶頸——在監管強化算法公平性、限制數據濫用的背景下,技術透明度與合規性將成為新競爭維度。
暖哇科技嘗試以「業績分成模式」(如按保費或賠付率改善比例分成)深化與保險公司合作,但該模式規模化效應仍需驗證。與此同時,行業正面臨更根本的挑戰:如何在數據監管趨嚴的環境下,構建不依賴單一數據源的技術疊代路徑?這要求保險科技企業從單純技術供應商向生態共建者轉型,通過開放API、模塊化雲架構等設計提升合作粘性。
2025年是保險科技發展的關鍵驗證期。暖哇科技的上市進程不僅折射出行業商業化能力的成熟度,更揭示了AI在重資產、強監管領域落地的複雜性。高增長數據背後,技術壁壘的可持續性、客戶深度綁定策略以及合規創新路徑仍是決定賽道勝者的核心變量。隨著市場擴容與競爭升級,保險科技企業需平衡技術創新速度與行業生態規則,在價值重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