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雙碳」背景下核電重啟,天然鈾價格突破75美元/磅,國內找礦需求快速升溫。皖南石台地區1∶5萬地面伽馬能譜測量顯示,荷塘組一段鈾含量峰值106.7×10⁻⁶,平均35.36×10⁻⁶,釷鈾比降至0.65,差量異常與NE向裂隙帶高度耦合,鑽探驗證在0.9m厚度內平均品位0.052%,成功鎖定碳矽泥岩型鈾礦富集「甜點」。這一發現為2025年同類勘查提供可複製技術模板,預計帶動修水—寧國成礦帶東段資源量增長20%。
《2025-2030年中國鈾礦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石台地區位於江南隆起與下揚子坳陷過渡帶,NE向高坦斷裂與葛公鎮大斷裂交匯,荷塘組炭矽質泥頁岩厚度穩定,鈾背景值15.75×10⁻⁶,為地殼豐度6.3倍,釷鈾比僅0.80,區內最低,預示深部鈾活化能力強,奠定碳矽泥岩型鈾礦富集基礎。
傳統統計法易受岩性干擾,差量法以ΔU=Ui−U̅計算,ΔU>0範圍呈團塊狀沿NE向展布,與構造破碎帶重合度達78%,背景抑制率提升40%,有效突出深部鈾礦化信息,為後續鑽孔布置提供高精度指引。
荷塘組四段對比顯示:一段鈾均值35.36×10⁻⁶,最高106.7×10⁻⁶,釷鈾比0.65;二段均值僅7.37×10⁻⁶;三段均值22.13×10⁻⁶;四段均值9.99×10⁻⁶。一段富含有機質、黏土礦物、黃鐵礦,裂隙發育,蝕變指數最高,成礦條件最為優越。
鈾礦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在差量異常北部長龍上地段布設鑽孔,揭穿荷塘組一段上部裂隙帶,見礦0.9m,平均品位0.052%,礦石中鈣鈾雲母、釩鈣鈾礦等次生鈾礦物發育,伴生絹雲母化、綠泥石化,指示熱液疊加改造,深部礦化前景良好。
掃描電鏡顯示有機質呈團塊狀充填顆粒間,黃鐵礦普遍發育,提供還原屏障;表生氧化環境形成鈣鈾雲母、釩鈣鈾礦,證實鈾經歷「沉積預富集—構造活化—熱液疊加」三階段,碳矽泥岩型鈾礦成礦模式得到微觀尺度驗證。
石台地區伽馬能譜測量以差量法精準圈定荷塘組一段深部靶區,鈾均值35.36×10⁻⁶、釷鈾比0.65,鑽探驗證0.9m工業礦體,平均品位0.052%,首次在修水—寧國成礦帶東段實現碳矽泥岩型鈾礦突破。隨著差量法推廣和鑽探加密,2025年該區有望新增鈾資源量20%,為國內核電擴張提供穩定原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