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十四五"規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推動,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紅利和消費需求雙重驅動下加速崛起。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通用航空飛行小時數突破156萬小時,較五年前增長37%,其中空中遊覽、跳傘飛行等旅遊消費場景占比顯著提升至28%。在此背景下,民航局適時出台的《空中遊覽市場管理暫行辦法》和《跳傘飛行服務市場管理暫行辦法》,標誌著我國低空旅遊業態進入規範化發展新階段,為構建多層次旅遊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新規的出台明確了空中遊覽和跳傘飛行服務的准入門檻與運營標準。《辦法》要求經營主體需具備符合規定的航空器、專業人員資質及安全管理體系,並建立涵蓋飛行計劃制定、消費者風險告知等全流程的服務規範體系。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持證開展低空旅遊業務的企業已超800家,較去年同期增長41%,政策落地將加速行業優勝劣汰,推動市場集中度提升至35%以上。
《辦法》創新性提出"分級分類"服務標準體系,將空中遊覽項目細分為觀光型、探險型和定製化三類,並配套差異化的質量評價指標。在價格監管方面,要求經營企業公示收費構成明細,建立市場指導價動態調整機制。據行業測算,規範化管理可使消費者投訴率下降25%,同時推動高端旅遊產品溢價空間提升18%-22%。
新規明確要求企業建立飛行前安全評估制度,並將保險覆蓋率納入經營許可審查要素。特別增設的"7日無理由退改簽"條款,預計每年可減少消費糾紛案件約1.2萬件。這些措施不僅提升遊客信任度,更推動行業從資源驅動向服務創新驅動轉型,預估至2026年低空旅遊復購率將突破45%。
隨著《暫行辦法》的全面實施,我國低空旅遊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關鍵轉折。政策紅利釋放、標準體系完善和消費體驗升級形成共振效應,預計到2025年底,全國低空旅遊市場規模將突破380億元,帶動相關就業超15萬人。這不僅是旅遊產業布局優化的重要實踐,更為"十四五"期間打造萬億級通用航空經濟圈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隨著技術疊代和政策創新的持續深化,低空旅遊有望成為拉動區域經濟、激活消費潛能的戰略性新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