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空氣壓縮機作為工業領域的關鍵氣源設備,在眾多行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其市場規模受經濟發展、技術革新以及下游需求等多種因素影響,呈現出複雜且動態的變化態勢。以下是2025年空氣壓縮機市場規模分析。
2024年,我國空氣壓縮機市場規模已達到663.1億元。而到了2025年,在諸多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20億元。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2016 - 2021年期間,我國空氣壓縮機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4.25%,儘管近幾年增速有所波動,但總體上保持著增長的態勢。相關報告預計,2022 - 2025年,市場規模仍將以一定的速率持續擴張,這與全球壓縮機產業向中國轉移以及國內各行業對空氣壓縮機需求的穩步提升密切相關。
在全球範圍內,2025年全球空氣壓縮機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3.50億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空氣壓縮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到203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03.42億美元,2025 - 2032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5.00%。這表明全球空氣壓縮機市場在未來幾年內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在碳中和背景下,節能型壓縮機產品增長速度達到傳統產品的2-3倍,預示著市場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從細分產品結構來看,活塞式和螺杆式空氣壓縮機依然是我國市場的主導產品。在 2024 年,二者的合計市場規模占比達到了 83.53%。活塞式空氣壓縮機憑藉其適用範圍廣泛、氣體含油量低、不需要油氣分離系統、對潤滑油品質要求較低等特點,尤其在超高壓和低排氣量的應用領域能夠穩定運行,在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而螺杆壓縮機則具有排氣壓力穩定、故障率低、可靠性好、噪音低、維護簡單、環境適應性強和可實現自動化控制等顯著優點,近年來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螺杆壓縮機市場規模為 141.6 億元,同比增長 10.8%,2015 - 2022 年複合增長率為 6.7%。隨著市場的發展,不同類型的空氣壓縮機在各自的細分領域發揮著優勢,滿足著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傳統製造業正加速智能化改造,這一趨勢使得對高能效設備的替換需求大增。在通用機械和冶金化工領域,空氣壓縮機作為關鍵設備,其市場份額占比約達 45%。這些行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正積極淘汰老舊設備,換裝新型高效空氣壓縮機,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市場規模的增長。例如,在冶金行業中,傳統的空氣壓縮機能耗高、效率低,無法滿足當前企業對節能減排和高效生產的要求。而新型的高效空氣壓縮機採用了先進的節能技術,能夠顯著降低能耗,同時提高壓縮空氣的質量和穩定性,為企業的生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這種升級需求促使企業紛紛更換設備,帶動了空氣壓縮機市場的發展。
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對無油空氣壓縮機、靜音型機組等特種設備的強勁需求。以 2023 年為例,特種空氣壓縮機市場增速高達 12.7%,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在新能源汽車製造中,電池生產環節對空氣品質要求極高,無油空氣壓縮機成為必備設備。因為電池生產過程中,哪怕是微小的雜質或油氣污染都可能影響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無油空氣壓縮機能夠提供純淨的壓縮空氣,滿足生產需求。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的晶片光刻、蝕刻等工序,也依賴高精度、低噪音的空氣壓縮機提供穩定氣源。這些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空氣壓縮機市場注入了新的增長活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3 年 12 月修訂發布了新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24 年本)》,其中將 50 萬噸級合成氣、氨、氧壓縮機等關鍵設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氫氣引射器等列為鼓勵類項目。2024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 年版)》,明確容積式空氣壓縮機的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准入水平的參考標準。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鼓勵了企業加大對空氣壓縮機研發和生產的投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另一方面,也促使下游應用企業更加注重設備的能效水平,積極採購符合政策標準的空氣壓縮機,從而促進了市場規模的擴大。
現階段,外資及其附屬品牌企業仍然占據我國空氣壓縮機市場較大份額。以阿特拉斯、英格索蘭為代表的國際品牌在高端市場處於優勢地位,憑藉其先進的技術、卓越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占據主要份額。而內資企業相對規模較小,除部分優質企業外,普遍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缺少高端技術、低水平產能比重過大、產品同質化嚴重等現象。在中低端市場,眾多不具備螺杆主機設計生產能力的中小組裝廠往往依靠價格戰來爭奪市場份額,競爭較為激烈。不過,像東亞機械等自主掌握螺杆機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內優質企業,已占據中高端市場,憑藉產品成本和價格優勢,實現對外資產品的部分替代。
從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繼續保持產能集聚優勢,兩地合計產量占比達 65%。其中浙江省永嘉縣、江蘇省蘇州市等產業集群地貢獻了全國 40% 的螺杆空氣壓縮機產量。這些地區產業配套完善、技術人才集中、交通物流便利,有利於空氣壓縮機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在出口方面,2025 年空氣壓縮機出口量達 180 萬台,同比增長 12%,出口額首次突破 50 億美元,東南亞和歐洲成為主要增量市場,其中對 RCEP 成員國出口同比增長 18%。而進口空氣壓縮機數量同比下降 5%,表明國內在部分領域的高端產品國產替代成效顯著。但同時,東南亞低成本產能也對中低端市場形成擠壓,對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構成一定挑戰。
綜上所述,2025年空氣壓縮機市場規模呈現出增長態勢,這得益於傳統製造業升級、新興產業崛起以及政策推動等多方面因素。在市場競爭格局上,外資企業在高端市場仍有優勢,內資企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且部分優質企業在中高端市場有所突破,區域競爭也各具特點。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需求的持續變化以及競爭的加劇,空氣壓縮機市場將繼續展現出新的發展態勢,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適應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