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臨近,全國高速公路日均車流預計突破6200萬輛,其中小客車占比近九成。面對超1250萬輛/天的新能源汽車出行量(占總流量20%),充電樁市場正面臨年度考驗。數據顯示,全國三分之一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將處於滿負荷狀態,而大功率充電設施普及率與智能調度策略成為行業突圍關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充電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今年雙節期間,9月30日13時起新能源車充電需求開始攀升,晚22-24時出現首次高峰;10月1日7時後流量激增,持續至19時形成全天波峰。返程時段(10月6-7日)每日10-21時將保持高位運行。瀋海高速、長深高速及京滬高速服務區充電樁使用率預計達到峰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充電量或創歷史新高。
為提升效率,全國多地加速布局超充設施。山東淄博的超級快充樁實現15分鐘補能,單日服務量提升3倍;江蘇南京在滬蓉高速服務區新增12台120kW充電樁,使排隊時間縮短60%。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我國計劃到2027年建成超10萬台大功率充電樁,並對節假日期間利用率超40%的站點實施優先改造。
國網智慧車聯網平台通過技術手段優化充電流程:9月29日至10月8日試點「充至80%-90%贈優惠券」政策,引導用戶減少長時低效補能。同時,在京滬、沈海等30個重點服務區部署移動充電樁並推出分時段電價,單車平均充電時長有望降低25%。北京新增的5座超充站(含高速服務區及城市節點)單日可服務約1萬輛車,最大功率提升至480kW,部分車型補電時間壓縮至10分鐘內。
寧波慈城服務區通過配置82個充電車位和超級充電樁(功率達普通樁8倍),單日服務能力突破5000輛次;電力部門還部署移動儲能車應對突發需求。江蘇等省份針對潮汐車流制定差異化方案,如在通州環球影城周邊新增超充站,覆蓋文旅消費場景。此類區域性精準布局正成為行業標準化建設參考模板。
2025年國慶假期充電樁市場的表現,既暴露了高速服務區供需失衡的痛點,也展現了大功率技術、智能調度和區域化基建的突破性進展。隨著政策對充電設施改造力度的加大(如2027年10萬台目標),行業正通過技術創新與運營優化實現「雙輪驅動」。未來,充電樁網絡將更緊密地嵌入交通出行場景,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段保障綠色出行效率的同時,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