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發布時間:2025年10月15日
當前,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正經歷從階段性回暖到競爭升級的轉折期。儘管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至954萬人帶動市場短暫復甦,但隨著龍年生育紅利消退,終端銷售增速放緩與品牌分化加劇已成新挑戰。頭部企業加速技術疊代和精準營養布局,中小品牌面臨更大生存壓力,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的趨勢愈發明顯。

2025年下半年以來,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熱度逐步降溫。此前因龍年出生人口增長帶動的短期復甦效應減弱後,頭部品牌如飛鶴、君樂寶等不再依賴價格戰,轉而將重心放在產品技術研發上。例如,飛鶴於10月14日推出四款"新一代更適合配方"新品,並在9月底獲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配方註冊批件。同期,伊利、美贊臣等品牌也密集獲批配方升級產品,行業競爭焦點轉向技術比拼。
數據顯示,2025年1-8月國內全渠道嬰配粉銷售額整體增長1.6%,但細分領域表現迥異:
行業分析指出,1段奶粉的銷售波動與新生兒數量增速放緩直接相關——儘管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52萬至954萬,但市場普遍擔憂後續增長動能不足。
截至2025年8月,國內共有93家乳企的426個配方系列通過註冊。隨著消費者換購周期(約3年)臨近尾聲,頭部企業正通過以下策略強化市場控制力:
1. 精準營養布局:飛鶴等品牌推出針對不同月齡、地域飲食特徵的細分產品;
2. 跨境渠道滲透:達能、菲仕蘭等外資企業加速通過跨境電商擴大國內市場份額;
3. 控貨穩價策略:主流品牌加強供應鏈管理,中小品牌面臨庫存和價格雙重擠壓。
市場監測顯示,頭部品牌的研發與營銷投入規模遠超中小企業承受能力,預計未來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
當前市場呈現兩大矛盾:一方面,部分區域終端門店銷量同比下滑;另一方面,生育補貼政策對中小品牌造成約25%的銷售衝擊。儘管配方註冊制實施後行業整合進程加快,但人口紅利消退背景下,企業仍面臨新客獲取成本上升、存量市場競爭白熱化的雙重壓力。
技術驅動與結構性調整將重塑奶粉產業格局
2025年的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正經歷從短期刺激到長期價值競爭的轉型期。在出生率持續低位運行的大背景下,頭部品牌通過技術研發和精準營養布局鞏固優勢,而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未來行業增長或更多依賴產品創新與消費場景拓展,而非單純的人口紅利驅動,這要求全產業鏈參與者加速適應技術疊代與消費需求變化的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