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供應鏈優化與消費升級趨勢的深化,中國皮革行業正通過標準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2025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7項皮革領域國家標準,為行業技術升級和市場規範提供了重要依據。這些標準從原料控制、性能測試到色牢度評估的全鏈條覆蓋,不僅強化了產品質量保障,更為投資者和從業者提供了明確的市場准入和技術發展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皮革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皮革 綿羊藍濕革 規範》和《皮革 山羊藍濕革 規範》兩項標準,通過明確原料選用、感官質量、收縮溫度及有害物質含量等核心指標,從源頭構建了皮革生產的質量基線。這些量化要求使下游企業能更精準匹配加工需求,降低生產風險,為皮革製品製造商提供穩定供應鏈支持。投資機構可重點關注符合新標準的優質原料供應商,把握行業整合機遇。
《皮革 耐折牢度的測定 第1部分:撓度儀法》等3項標準,通過模擬實際使用場景的測試方法,全面評估皮革的耐折性、抗張強度和抗沾污能力。這種標準化的物理性能評價體系,既為消費者提供質量參考,也為技術研發和設備升級指明方向。市場分析顯示,具備先進檢測設備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占據優勢,相關設備製造商和工藝服務商將迎來需求增長期。
《皮革 色牢度試驗 試驗通則》等兩項標準,首次系統規範了顏色遷移風險的評估方法。通過量化色彩穩定性指標,有效解決皮革製品在長期使用中可能出現的褪色和染料遷移問題。這對高端箱包、汽車內飾等依賴色彩持久性的細分市場尤為重要,相關企業的質量控制能力將成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來看,2025年發布的7項皮革國家標準,通過原料控制、性能測試和外觀質量的立體化規範,構建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框架。在投資分析層面,標準的實施將加速行業洗牌,推動資源向合規企業集中;在市場分析維度,標準化帶來的品質提升將增強中國皮革製品的國際競爭力。未來,隨著標準體系的持續完善,皮革行業將在技術創新和綠色生產領域釋放更大發展潛力,為投資者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