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基礎零部件 資訊詳情
國家將會重點扶持零部件製造業
 零部件 2009-01-01 09:03:00

  國務院常務會議4日審議並原則通過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會議要求,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政策,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建立使用國產首台(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等。

    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基礎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受制於人。國外供應商企業在基礎零部件供給、價格、供貨期、規格等多方面陸續開始對我國採取限制。我國基礎零部件行業經過不斷發展,已形成了全國性、地區性和企業性三個層次的專業化生產銷售和配套網絡,有專為工程機械配套的基礎零部件企業300多家,但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不超過10家,與主機產品的發展相比,呈現「四多四少」的現象:人多、負債多、普通產品多、生產維持型企業多;銷售收入少、實現利潤少、特色產品少、產品開發型企業少。

    儘管在2001年和2002年零部件的出口超過了主機產品的出口,但畢竟是少數品種和國外不再發展的零部件和毛坯件占了主導地位。隨著市場發展,一些跨國公司在華合資、獨資的速度加快,大批外資零部件供應商在華建立配套企業。對此,工程機械基礎零部件企業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積極應對,培育和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06年,國務院就曾公布一份關於裝備製造業產業振興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了鼓勵發展的領域。但此後,國內很多大型項目仍然不願意使用國產設備和產品,這一問題在基礎零部件領域尤為突出。在強化政策支持下,「十一五」期間的裝備製造業乃至整個機械行業將會淡化宏觀調控的影響,而持續保持高景氣狀態。強化政策支持就意味著我國裝備製造業有了市場扶植、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等,行業內企業的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國務院「規劃意見稿中印象最深的涉及重大裝備和基礎零部件,尤其是基礎零部件首次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預料國家也將在這些重點升級研發領域給予類似鋼鐵業那樣的資金支持。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零部件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