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鞋網】22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鞋博會」)在福建晉江閉幕。為期四天的「鞋博會」合同交易額達到57.6億元,同比增長8.2%,人流量則達到了5萬人次,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超過了往屆。
記者在採訪「鞋博會」期間觀察到,前來參展的大品牌運動鞋企明顯增多,更有來自海內外的300餘名專業買家帶來不菲訂單,東南沿海此前遭遇的經濟寒冬正在顯露出遠去的跡象。
「鞋博會」也不乏國外買家的身影。來自伊朗的採購商Ali Tovkamani是第一次到晉江參加「鞋博會」,他將購買價值上萬美元的機器和鞋模回國。他說:「中國的經濟看起來很好,跟以前沒什麼兩樣,這裡好多東西都比伊朗更便宜。」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鞋企的生產和經營情況也出現了好轉。創達鞋業有限公司是晉江當地一家小型鞋企,專門生產足球鞋。該公司開發部部長李聰良說:「金融危機對我們的衝擊不是很大。我們生產的足球鞋比較專業,競爭少一些,而且不太受季節影響,另外,我們產品出口的市場比較分散,歐美地區只占40%的份額。」
李聰良說,他們公司今年六月份的訂單已經飽和了,現在接的都是七月份的訂單,工廠300多名工人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地生產,沒有一個被辭退。一季度,公司已經賣了10多萬雙鞋,銷售額達到了200多萬元。
就在「鞋博會」開幕前一天,晉江市127個項目集體宣布開工,投資總額高達206.7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66個,涵蓋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社會事業、第三產業、市政設施等領域。此舉凸顯當地政府「保增長、擴內需」的決心。
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晉江,年產鞋9.5億雙,其中運動、旅遊鞋占全國總產量的40%、世界總產量的20%,形象地說,全球平均每12個人就擁有一雙晉江鞋。目前,「鞋博會」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最具專業性的鞋業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