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後,鋼材市場去庫存化重啟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膨脹,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9.8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伴隨經濟總量的上升,近些年我國鋼材庫存也大幅上升,庫存居於較高水平。大致統計,2010年,全國鋼材社會庫存平均值在1500萬噸,而2009年庫存1000萬噸,增長了50%,遠超同期全國鋼材產量14.7%的增幅。我國粗鋼產量、需求量屢創新高,高產量、高需求狀態,就需要更多數量的庫存來保證市場的周轉,高庫存特徵符合市場需要。
回顧往年的鋼材庫存運行情況,庫存大體會在年初形成高峰,之後隨著建築項目的開工,開始逐步回落。每年傳統農曆春節時節,會是庫存的一個高位時段,待到三四月份,旺季需求爆發,庫存會明顯下降。所以,大體看來,入春以後,我國鋼材社會庫存整體將呈下降態勢。
但今春的鋼材需求有著干擾因素。下游房地產行業調控,將對建築市場形成影響。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繼續增長,但建築施工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2010年12月份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1%,下游房地產行業謹慎開工,對建築用鋼的耗費量減緩。
同樣,2011年也存在這特定的利好因素。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五年計劃首年必現投資潮,從目前情況看,地方投資衝動暗涌,項目規劃和開工準備較多,這將拉動春季鋼材消費的增長,將減緩房地產調控對行業的影響。
鋼材庫存在2010年基本呈回落態勢,但進入歲末,在建築鋼材冬儲影響下,全國鋼材庫存再次大幅上升。據蘭格鋼鐵網監測顯示,1月28日,全國鋼材社會庫存量為1529.02萬噸,比一個月前增加9.8%,其中建築鋼材庫存增幅為26%。
近期全國鋼材庫存上升的三大推手
一是淡季冬儲推高鋼材庫存。
隨著冬季寒冷及春節休假影響,建築項目施工減少,占到鋼材消耗量一半的建築鋼材需求減少,導致鋼材整體需求量下降。各品種中,建築鋼材庫存明顯攀升,庫存達到了674萬噸,比一個月前增加了130多萬噸,其中螺紋鋼、線材庫存分別增長95.4萬噸和43.4萬噸。板材品種波動較小,其中熱軋卷板庫存下降10.4萬噸。從庫存結構來看,占總庫存比重達44.9%,上升5.3個百分點。
二是產能逐步釋放增加市場供給。
冬季是鋼材需求淡季,同樣,鋼廠也相應增加檢修等工作,減少產量的同時,也為後期的需求旺季做準備。
但這一輪鋼材庫存的增加,卻有一個特例,就是2010年下半年以後,我國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大面積的拉閘限電,導致企業旺季開工率普遍不足。無奈之下,各地鋼廠紛紛主動或被動地安排減產保修,占到國內鋼鐵產量兩成的河北省,2010年9月份河北省鋼產量僅836.49萬噸,同比下降34.75%,不及正常月份的六成。中小鋼廠雲集的唐山,出現了大面積檢修,據蘭格鋼鐵調查,10月26日唐山地區150座高爐中有52座檢修,比例達34.7%,關停高爐一共26825立方米,占唐山地區所有高爐總體積的33.5%。
在秋季需求旺季減產,進入冬季後,隨著拉閘限電措施減弱,鋼鐵企業的設備檢修完畢,國內鋼鐵企業逐步恢復生產,產量穩步上升,淡季產量達到了旺季水平。據中鋼協旬報數據顯示,2011年1月份全國粗鋼產量為1794萬噸,日均粗鋼產量179萬噸,比前一個月增加3.5%,比拉閘限電高峰的10月份增加12.9%,回到了正常旺季的生產水平。當然,各地鋼材的實際產量,可能比中鋼協統計的更高。
這樣,出現了旺季減產,企業開工率不足,鋼廠檢修完畢,淡季加大生產。我國鋼鐵行業出現了旺季減產、淡季增產現象。
三是通脹提高囤貨意願。
庫存明顯增加,但鋼價也在上漲,去年下半年以後,鋼材價格基本處於升勢,目前上海當地的鋼價以及期貨價格,均已創下了金融危機後的新高。
七八月份的鋼價上升,主要是各地拉閘限電後產量下降,導致旺季供應不足。目前,鋼廠產能已經釋放,需求亦轉入淡季,但鋼價沒有下降,庫存繼續上升,還有什麼原因在支撐鋼材價格。
這受到了國際及國內的通貨膨脹影響。我國去年12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4.6%,受要素成本上漲以及國際熱錢流入影響,今年第一季度的通貨膨脹率可能在5%左右。這是在物價上漲支撐下,貿易商對後期鋼材市場信心滿滿,庫存走高。
貿易商敢於囤貨,還在於上游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圍繞著鋼鐵行業,原料成本增加更加突出。鐵礦石價格在年初節節攀高,而隨著澳大利亞爆發洪水,導致原料煉焦煤價格飛漲,日韓鋼廠嚴重依賴澳洲焦煤,生產受到影響,導致國際鋼材價格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