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併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幹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加快大型煤電、水電和風電基地外送電工程建設,形成若干條採用先進特高壓技術的跨區域輸電通道。
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關於「特高壓」的表述分散在多個層面:「有效發展風電」、「減少一次能源大規模長距離輸送壓力」、「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這些都是以特高壓技術的發展作為可靠保障。
可見,特高壓技術關係到我國電力建設的方方面面,並將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乃至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巨大力量。
特高壓將改善能源運輸體系
傳統的煤炭運輸方式,使我國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且耗費大量能源資源。統計顯示,「十一五」初期,「三西」地區(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輸煤與輸電的比例約為20 ∶1,輸電在煤炭輸送中所占比重不足5%。2010年「三西」地區公路煤炭外運量高達4億噸,耗費柴油近1000萬噸。輸煤和輸電,究竟哪個更經濟?這樣的討論在能源、運輸等領域多次進行。隨著特高壓被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專家認為,特高壓輸電將成為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能源輸送發揮重要作用。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實現輸煤輸電並舉,將優化我國能源綜合運輸體系。
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發展,將有效緩解運輸壓力。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鐵路方面將重點建設山西中南部、內蒙古西部至華中地區的煤炭運輸通道,電網方面將在煤炭基地多建電力外送通道,實現「煤從空中走」,爭取到2020年使輸電比重由目前的不足5%提高到20%以上。
特高壓助力大範圍資源優化配置
受能源資源影響,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特高壓輸電是跨區輸電交易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作為跨區輸電成效的集中體現,特高壓輸電在優化配置能源資源、促進大能源基地建設方面將日益發揮出巨大作用。
這必然要求 「大規模、長距離的跨區域輸電」,未來的發展都將有賴於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
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副處長張克曾向媒體透露,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將 建成「三華」(華北、華中、華東)及東北和西北以及南方四大區域電網;在上述四大區域電網之間,跨區建設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而在「三華」區域電網內部建設「三縱三橫」的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台,特高壓建設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縱觀特高壓建設意義和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進程,特高壓技術,將是電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手段,而非目的。特高壓的發展,將帶動的是電力行業多領域的發展;特高壓輸電線路,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
可見,隨著上述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成投運,未來幾年,我國中西部地區能源基地的電能,將通過這個特高壓通道向全國輸送,實現全國範圍內的能源資源合理、優化配置,從而使能源發展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