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結構調整和科技研發 塑料行業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同國際化工產品巨頭相比,我國的塑料產業普遍呈現的弱勢是總體裝備水平較低、工藝技術也相對比較落後。因此我國需要加大技術投入,並加強技術的研究開發,以提高我國內塑料加工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據相關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塑料加工工業的發展將重點發展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好產業結構調整,以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二是要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才大穎表示2011年塑料行業發展面臨著多空交織的環境。一方面,塑料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即將完成,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決定,以及家電下鄉的試點通知,都是行業利好的因素。塑料模具行業的高增長的態勢,以及家電、食品、飲料、皮革和玩具等輕工行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利好的內在環境。汽車、塑料行業的穩步發展,加大了塑料製品行業的需求,成為了利好塑料行業的外向環境。但另一方面,匯率變化加快,存款準備金率上升,原材料的上漲和電力供應的緊張,對所有的行業和企業形成利空,同樣也影響到了塑料行業。才大穎認為2011年,在治理通脹壓力增大背景下,面對近乎2008年年初的環境,塑料行業依然將穩步發展。雖然有一些不利於行業發展的因素,但行業的發展走勢會遵循自身的規律,塑料製品行業將在自己的運行通道當中,保持25%左右的增長。
塑料工業發展迅速 成果喜人
塑料工業是指以塑料加工為核心、合成樹脂、助劑及添加劑和塑料機械及模具為一體的「朝陽工業」。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占峰介紹說,目前,中國塑料工業全行業共有9.5萬多家企業,從業人數約380萬人。塑料製品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從2006年的6853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約1.42萬億元,年均增長20%,占輕工業總產值13.87萬億的10.27%,居輕工行業第一位。
塑料製品產量從2006年2802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5830萬噸,年均增長20%。製品出口超過1000萬噸,出口額達467億美元。總體發展繼續呈現生產穩定增長,效益保持較大增幅的運行態勢。2010年1-11月份利潤620億元,利稅92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十一五」規劃的增長預期,實現了翻番以上的增長。從2001年算起,中國塑料加工行業已連續十餘年保持旺盛的增長態勢,十年間實現了翻兩番的增長。
此外,2010年中國塑料消費超過6500萬噸,約占世界塑料消費量2.4億噸的四分之一;人均消費約46kg,超過40kg的世界平均水平。2006-2009年中國塑料消費年均增長達9.6%。總之,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中國都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塑料製品市場之一,而且由於中國塑料消費增長穩定,發展潛力仍很大。
行業規劃呈多方位快速發展
2011年作為中國經濟十二五發展的第一年,各行各業都為下一個五年規劃著名藍圖,塑料工業也不例外。根據塑料製品業規劃目標,「十二五」末塑料製品產量達到1億噸,工業總產值達2.8萬億元、利潤達到1400億元、利稅達到2000億元,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主要任務是推進塑料加工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品牌建設、產業升級,將著力圍繞創新、環保、提高產業集中度,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來推進。
出口方面,塑料製品總體出口保持在4-6%的增長,其中人造革合成革、氟塑料製品、塑料管道、降解塑料製品出口增長12%以上。
與此同時,塑料市場全面出擊,並在以下幾方面形成潛力巨大的增長點:可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塑料穩定化技術;塑料可降解技術;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可食性薄膜;水溶性塑料包裝薄膜;循環經濟型塑料;食品包裝容器專用塑料;新型高阻隔性塑料包裝材料。
儘管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但保障房建設、各地區和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和水利基礎工程建設等將會對投資規模提供支撐,利好塑料建材行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導致的消費升級也將對塑料下游的家電和汽車行業構成利好;國家的產業升級政策也將推動塑料新材料行業進一步發展。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表示,伴隨著國外經濟形勢逐步改善和國內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塑料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