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於何種顯示方式將成為主流尚無定論,OLED的分支技術誰更有優勢,企業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以過往的經驗來看,一個產業階段結束後,企業總會清醒地意識到過去決策的失誤。
平板電視出現之初,等離子和液晶是平分秋色的業內雙雄,然而隨著液晶電視生產企業增多、市場推廣力度加大,兩者逐漸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境遇。2006年,液晶以壓倒性的優勢獨霸平板市場80%的份額,與之相應的是,等離子在生產和銷售領域全線潰敗。
今年5月,松下召開了股東大會,松下集團社長大坪文雄將近年來電視業務虧損的原因歸結為「液晶技術的進步不斷壓低等離子的競爭優勢」,大坪文雄向股東道歉,因為過去幾年,松下在日本耗資高達4850億日元投建了三處等離子面板製造廠,然而這樣的投資並沒有為企業實現盈利。
國內企業長虹也頗受等離子產業投資規模過大而困擾,2009年4月22日,長虹投資60億元,花費兩年時間自主建設的中國第一條量產等離子面板生產線落成投產。不過此後長虹還與台灣廠商友達光電旗下子公司景智光電共同出資1億元,在四川綿陽組建合資公司投資2億元建立液晶生產線。長虹也是看到了液晶市場的崛起,轉而擴大液晶產業投入,才不至於在一棵樹上吊死。
目前松下已經調整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比例,液晶電視比例首次達到六成,超過等離子
家電諮詢分析師指出,面板和整機企業對技術的選擇非常重要,將決定其未來五年的產業規劃和投資方向,此次新顯示方式的選擇對企業來說又是一個關口,這個關口和當年企業選擇液晶、等離子的時期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