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眾多的原因導致中國藥店利潤空間下降,比如說醫藥分家、店面租金、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門店激增,同質化競爭慘烈;患者消費心理日趨理性、專業化服務需求迫在眉睫:面對重重包圍,中國藥店如何突圍,如何在新一輪的洗牌中脫穎而出,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
多元化經營在業內已經成為熱點話題,其之所以能於短期內在全國快速崛起、火速成長並盛行,主要還在於藥店領域「產能供需」錯位:我國藥品支出本來就有限,而藥店數量卻仍在急劇增加,導致平攤到每一家藥店的份額無法滿足藥店的正常經營。迫於經營壓力,國內不少藥店不得不在相關延伸領域發掘更多的利潤空間。
不過,隨著個體藥店商圈半徑越來越小,以及競爭所帶來的利潤萎縮,為跳出「圍城」,國內藥店的多元化路徑卻表現出「單腳」跳的特點:一味追求多元化,藥店不光賣藥,保健食品、康復器械甚至家用電器都一一擺上櫃檯;在藥妝備受關注後,更是一窩蜂地引進各類藥妝產品。從長遠來看,這種以提升盈利為唯一目標、盲目且短暫的多元化引進行為不利於藥店的長遠發展。反觀歐美國家,其多元化往往以專業化為基礎,基於此,國內藥店要使多元化與專業化同步前進,避免打著多元化的名頭卻被人稱為「不務正業」。
應該打造醫藥館。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精髓中,中醫藥卻並未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而充分發揮作用,反而在西醫藥「見效快、作用機理清楚」等理念的衝擊下,逐漸被侵蝕甚至取代。
最近幾年來,國家已經逐漸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並且陸續出台相關文件和措施來鼓勵中醫藥的發展。中醫藥的經營及傳播就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方向之一,藥店可以開展中醫理療體驗,如拔罐、刮痧、穴位按摩等,開設貴賓理療體驗專區,把親情服務植入營銷,將體驗者發展成為忠誠顧客甚至義務宣傳員——這可以快速積累人氣,形成良好的口碑,也將是今後藥店發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