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端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代表著一國的整體科技水平。近年來,在政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部分領域我國生產的高端醫療器械已經達到世界水平,甚至走在世界前列。重慶作為「國家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基地」,超聲聚焦腫瘤治療系統、膠囊電子內窺鏡、血液透析系統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醫療器械在全球具有技術優勢。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進口產品占據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局面仍未改變,優質國產產品受到醫療機構的歧視。
高精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現象在醫療機構中十分普遍。記者走訪重慶部分三甲醫院發現,高端醫療器械幾乎都是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的進口產品。不僅在三甲醫院,在一些縣級醫院、基層醫院也難覓國產產品蹤影。在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有6台高端設備,沒有一台是國產設備,該科主任周洪說:「醫院只有在中低端產品方面才會考慮使用國產產品,在高端方面不考慮國產產品。」江北區中醫院放射科主任呂勇介紹,其科室使用的設備也都是進口的。
醫療機構偏重於使用進口設備,重慶部分具有技術優勢的醫療器械不得不轉向海外。據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市64家主要醫械企業2008年年度總產值為3 .96億元人民幣,2010年年總產值為7.37億元人民幣,同時出口額也在逐年增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產企業出口額占企業年度總產值的 20%~30%,呈明顯外向型發展。
重慶市藥監局醫療器械監管處處長李小平介紹,導致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醫療機構對國產產品不認同的現象突出,本土企業難以拓展國內市場。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膠囊電子內窺鏡系列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品出口到英、德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董事長王金山說,儘管我國醫療器械科技水平已有很大改觀,但目前許多醫院以用多少進口產品為榮,國產產品則備受歧視。
業內人士表示,進口產品壟斷我國高精端醫療器械市場不但增加了醫療支出,同時也加重了患者負擔。進口產品往往以高出其在本國售價好幾倍的價格賣給我國醫療機構,同時耗材、檢查、維護費用也十分高昂。江北區中醫院檢驗科主任陳坤告訴記者,進口產品試劑等耗材貴,做一次檢查的費用高,有時一個配件壞了,外商說配件停產,醫院不得不重新再買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