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消息,據報導,由於利潤率不斷下滑,台灣各大PC代工廠紛紛另謀出路,投資核心業務以外的領域,如隱形眼鏡生產、塑料回收等等。
該行業的利潤率目前徘徊在十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分析師們也指出,隨著消費者日益傾向購買移動設備,而非筆記本電腦,該行業已經越發擁擠,因而理應進行整合。台灣的PC承包製造商們稱,合併不大可能發生,至少短期來看會是如此,但它們有意涉足其它領域,以幫助降低對PC業務的依賴。
整體來說,台灣的科技行業應當進行整合,但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它們的CEO都是創始人,不想賣掉自己的公司。
按出貨量計算,全球最大的五家PC代工廠都是台灣企業,在全球所售出的筆記本當中的合計份額超過90%。數據顯示,它們的平均毛利率在過去十年間已經從2002年的9.36%跌至只有4.2%。
激烈的價格戰是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那些公司也基本沒有生產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的移動設備。
另謀出路
全球第一大筆記本代工廠廣達財務長說道,「大家為了提高利潤率都紛紛謀求業務多樣化和垂直整合,試圖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找到新的基石。」
廣達正大舉進軍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
第二大筆記本代工廠仁寶已經向與中國電腦外殼公司合資的公司投入了數千萬美元,並計劃繼續投資電子零部件。
前景仍不樂觀
一些分析師對PC承包製造商的前景仍不看好。五大PC代工廠如縮減為3家,會給它們帶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
行業整合可能不會發生的一大原因是,較小公司的高管不願意出售他們白手創建的還相對年輕的企業。規模最小的英業達情況便是如此。「PC和筆記本生產仍然是我們的一個核心業務。我們決不想將它出售。」
第四大PC代工廠和碩聯合正迅速擴大移動設備的生產,受益於蘋果iPhone訂單它的發展勢頭日漸增長。其CEO程建中表示,公司目前沒有考慮合併事宜。
緯創CEO指出,併購「一直都是我們實現增長的一個選項,但不是最優先考慮的。」仁寶的一名高管則稱,公司會考慮各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