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國辦發布的金融「國十條」中關於「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的表態,再度引發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衝動。目前已經有兩家申報設立民營銀行的民資,等待監管部門的批覆。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昨天告訴記者,溫州已遞交兩份設立民營銀行的申請,其中一家來自瑞安市的民企華峰集團,另一家則是由溫商呂衛國牽頭多名溫州民營企業家聯合申請的「溫商銀行」。而除了溫州外,長三角、珠三角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均有多位民營企業家都表達過對民營銀行的興趣。
「報上去的那兩家也不像以前那樣給退回來了,反饋回來的信息跟我們說還是有希望的。」周德文表示,「國十條」發布之後,更多的民營企業準備加入這個行列,不少人找到他諮詢民營銀行之事。但由於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還沒有頒布,有意者也不知道該怎麼申請,所以暫時還沒有新的申報者。
儘管民資申辦民營銀行的熱情高漲,但其是否能最終申辦成功目前卻眾說紛紜。周德文對此表示樂觀,他認為,民營銀行的設立已只是時間問題,而對於處於金融改革中的溫州來說,此舉可以盤活龐大的民間資本,有助於打通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聯繫。不過,民營銀行的風險防範需綜合配套措施的出台,如存款保險制度的儘快推出,監管政策的進一步細化,以及在稅收和財政方面的優惠等。
但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溫州金融業人士對此並不樂觀。在他們看來,銀行業的風險控制是民資進入的最大障礙,一旦破產將意味著產生民企無法承擔的損失。而在目前,民營銀行的定位、資金門檻、股東要求等方也都還是未知數。
對於今年已經68歲的溫州民間金融元老楊嘉興來說,其多年的民資銀行夢曾在去年被破滅——他在去年溫州金改試點獲批後,曾聯合多家民營企業籌備「溫州農村發展銀行」,並遞交了可行性報告,但最終「碰壁」,最終撕毀申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