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服裝 資訊詳情
凡客一場調整引發的危機 陷欠款門成硬傷
 凡客 2013-01-01 09:53:26

  就在凡客重啟今秋品牌代言計劃,試圖找回往日的品牌營銷風光之時,一條 「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令凡客遭遇創業以來最大的危機。

  10月11日,電商經理人王澤旭在微博爆料:有凡客供應商聲稱,如果在14日前,凡客再不結帳,將出現過激行為。此外,還有消息稱凡客拖欠李寧上千萬貨款,而其拖欠部分網店的貨款甚至達到500萬。

  拖欠供貨商貨款的消息令外界懷疑凡客的資金鍊出現問題,甚至有消息稱,雷軍已經奔赴凡客援助自己的好友陳年,不排除其接盤凡客的可能。

  針對上述問題,凡客CEO陳年回應稱公司運轉很正常,只是凡客最近搬家有點亂,加上部門內部整合,使得與供貨商溝通出現問題。

  陳年表示,凡客之所以最近部門調整,在於一些部門人員太多,需要進行優化,已與一些供貨商進行溝通,說明為何會出現拖欠貨款情況,問題很快會得到解決。

  對於雷軍是否接盤的問題,昨日,接近凡客的人士向透露,雷軍將會介入凡客的運營,但不是外界所稱的接盤,而更多的是以顧問的形式。

  事實上,今年以來,凡客資金鍊告急的消息被外界極為關注。

  早在今年8月份,就有消息稱,凡客遇到了 「嚴重的資金危機」,計劃裁員50%以上,辦公地點也要從北京廣渠門搬到大興,且大部分供貨商已經超過60天沒有結算貨款。

  雖然當時凡客第一時間對此消息進行了闢謠,但是,從今年凡客推進平台策略、效仿唯品會做特賣而後又高調聲稱要重回「我是凡客」的品牌路線,凡客給予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定位不清,不堅定,總是搖擺。

  正是這些搖擺不定的調整給凡客帶來了一系列的震盪。

  凡客內部人士表示,此次拖欠供貨商貨款主要是內部調整所致,凡客內部正在對V+、特賣、聯營3個事業部進行調整。

  「原來這三個事業部是分開進行招商,在資源上有很多重複的地方,現在凡客將三個事業部合併成一個事業部,所以會有人員變動,正因為上述原因,導致凡客第三方商家的貨款遲遲無法按時結算。」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今年9月凡客副總裁、V+商城總裁崔曉琦離職,V+團隊原有200多人的規模,如今裁至僅剩50餘人。

  上述凡客內部人士否認了這一說法,上述崗位人員的調整幅度僅為20%,目前已經調整完畢,調整後的新事業部依然有200餘人的團隊規模。

  「招商項目原來是粗放發展,現在將更專注,拖欠貨款是因內部調整,凡客內部正在梳理與供應商的關係,拖欠供應商的貨款會一一償還。」上述人士表示,目前進入調整尾聲,供應商的貨款財務正在結算之中,很快就會進行清算。

  近兩年來,凡客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一方面是話語權的滑落,電商領域地位被趕超,在艾瑞諮詢[微博]發布的《2012年中國B2C網站交易市場規模報告》中,凡客的市場份額為1.2%,位於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易迅、亞馬遜中國、噹噹、國美在線等之後,排名第十。

  今年艾瑞Q2的數據顯示,凡客所占的市場份額下滑到0.7%,與去年底的1.2%相比,大幅下滑0.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則是凡客作為品牌自身遭遇發展的困境。從今年初開始,凡客平台vancl.com大量引入第三方平台資源,聯合了上千家第三方品牌統一在網上進行銷售,並且與V+進行打通,逐漸將凡客打造成全面開放的B2C平台。

  據了解,凡客只是從第三方品牌的銷售額中收取佣金,而為了提高第三方企業進駐平台,其佣金比例也一度從17%降低到5%。凡客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這一業務已經盈利,但他拒絕透露金額,目前凡客也已經把第三方的佣金比例調高。

  不過,業內資深網際網路專家洪波卻對此表示懷疑,「如果平台真的已經盈利,為什麼凡客還要再次強調重回品牌以及拖欠供貨商貨款呢?」

  8月份開始,凡客又開始新一輪上千萬的投入或許意味著凡客依然對自己的品牌非常看重。

  據接近凡客的認識透露,此次戰略調整則是來自投資方的壓力。投資方認為其投資的是「網際網路原創品牌凡客」,而不是「服裝平台凡客」。

  在洪波看來,一年多來,凡客的各種戰略調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導致凡客品牌和平台兩方面都沒有發展起來。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凡客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